探索林花共生模式激活聯農帶農“新引擎”
——楚雄姚安林下種植花卉發展富民產業的實踐路徑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發揮林下空間廣闊、花卉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探索林花共生聯農帶農模式,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一戶一畝林下花、一院千盆庭院花、千家萬戶致富花”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喚醒“三種資源”,破解土地制約難題
一是挖掘林地資源。充分利用人工商品林,推行花卉“搬家進山”,重點發展耐寒、耐陰、耐霜凍,適宜低緯度、高海拔山林生長的月季、千層金、尤加利等特色品種。目前,全縣種植林下花卉8000余畝,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億元。二是盤活閑散土地。整合村莊周邊果園地、高架橋下空閑地等2000多畝土地,種植高稈月季、瑪格麗特等觀賞性高、市場前景好的花卉,既形成美麗景觀帶,又產生經濟新收益。三是用好庭院資源。發動農戶利用庭院、屋頂、房前屋后空閑地,種植易管護、效益好的繡球、多肉等花卉,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還增加了群眾收入。目前,全縣共有2897戶農戶參與庭院花卉種植,種植花卉90萬盆(株),可實現年收益900萬元。
協同“三類主體”,釋放聯動聚合優勢
一是企業全鏈帶動。引進彼岸花、華冠園藝、潘祥記等23家龍頭企業,通過“訂單種植 技術服務 保價回購”方式,發揮企業在種業端、銷售端的優勢,帶動農戶標準化種植。二是合作社紐帶連接。成立27個林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構建“合作種植、抱團銷售”格局,由合作社統一與企業簽訂品種訂單、組織技術培訓、開展保價回購、實施標準化種植,破解散戶種不好、賣不好等困境。三是群眾主動參與。通過企業帶動、合作社主導,推動農戶廣泛參與種植林下花、庭院花獲得增值收益。目前已有3697戶農戶參與花卉種植,占全縣農戶數的15%。
強化“四項要素”,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一是規劃引領。編制《姚安縣林下花卉產業新質發展規劃》,盤清25.98萬畝可用人工商品林,科學劃定林下花卉種植區域6萬畝,確保產業有序拓展。二是科技賦能。與中國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實訓中心、專家工作站,開展組培育苗、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攻關、指導農戶科學規范種植花卉。三是人才支撐。組建姚安花卉產業學院,培養3500多名“花卉工”專業隊伍,持續提升花卉種植水平。四是金融支持。首創“林花貸”信貸產品,破解群眾林下種花資金短缺難題。創新推出“林花險”等保險產品,降低市場波動、自然災害等帶來的風險。
提升“五方效益”,繪就富美共贏圖景
一是讓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首創“721”收益分配機制(即農戶70%、村黨組織(合作社)20%、企業10%),推動農戶在種植端成為重要參與者,享受七成產業增值收益。二是讓村黨組織(合作社)在服務產業中壯大“實力”。鼓勵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黨員、群眾、致富帶頭人聚在產業鏈上,既推動了產業發展,又獲得20%的收益壯大了集體經濟。三是讓企業在促農增收中有錢賺。通過訂單回購產銷模式,降低企業在種植端用地、用工等成本,企業不僅可獲得穩定、優質的原材料供給,還可獲得10%增值收益。并在種苗出售、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獲得“二次收益”。四是讓林地資源釋放更多生態紅利。延長產業鏈條,引進田園牧歌、恩食記等經營主體,開發鮮花美食、文創產品、保健品等,建成“一花一世界”、“繁花里”、“有花小院”等民宿、酒店,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吸引200多名游客到姚安旅居、16名旅居客到姚安創業。五是讓家門口就業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建好家門口的“林下花卉車間”,吸納8700余人就地就近就業,1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技能人才返鄉創業,實現群眾掙錢、帶娃、看家“三不誤”。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