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斑羚(Naemorhedus caudatus),又稱中華斑羚、華北山羚或西伯利亞斑羚,是一種分布于亞洲東部及北部山區的髭羚屬動物,主要分布于俄羅斯、中國及韓國。它們在韓國被列為瀕危物種,數量估計不足250頭。長尾斑羚具有長而蓬松的黑色尾巴,身長可達135厘米,肩高約75厘米,體重介于24至47千克之間。外形特征長尾斑羚的體型介于106至135厘米(雌性)和109至132厘米(雄性)之間,尾巴長13至18厘米(雌性)和14至18厘米(雄性),但尾端毛發長度可達37至48厘米。肩高約為69至75厘米,耳朵長11.5至15厘米。體重方面,雄性通常在26至47千克之間,雌性則在24至45千克之間。角長約為15至18厘米,雄性的角基圍約7至10厘米。體色為棕色,腿呈奶油色至黃色灰色,前腿前側有一條暗線,背紋通常不明顯。腹部顏色較淺,腹股溝和腋下為白色,喉嚨也是白色并延伸至下巴,尾巴通常是黑色,由于尾毛長度而顯得長而蓬松。區別辨識長尾斑羚與同屬其他物種的區別在于其特有的長尾和毛色特征,以及特定的棲息環境和分布區域。生活習性長尾斑羚生活在海拔80至2000米的險峻地帶,包括懸崖峭壁。在俄羅斯,它們棲息于海岸懸崖(通常位于100至300米高度)以及內陸混合松林和橡樹林的山區(300至800米高度)。它們適應陡峭的斜坡(45至90度),能忍受高達35厘米的積雪覆蓋。主要天敵有灰狼(Canis lupus)和歐亞猞猁(Lynx lynx)。生長繁殖長尾斑羚兩性在1至5歲達到性成熟,但雄性首次參與繁殖期是在2.5歲時。發情期持續15至30小時。經過210天的妊娠期,通常僅產下一子,極少數情況下會產下雙胞胎。幼仔在出生3至4天后就能跟隨母親。在圈養條件下,壽命可達18年,但在野外,它們很少活過十二年。只有年輕的雄性會離群擴散。地理分布長尾斑羚分布于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東北部(內蒙古東部至黑龍江)、朝鮮半島,以及蒙古國極東南部。保護現狀IUCN: VU(易危)。根據《華盛頓公約》(CITES),長尾斑羚被列入附錄一。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分類為易危物種。長尾斑羚分布在破碎化的棲息地中。20世紀初,俄羅斯的長尾斑羚估計數量為2000頭,到1980年已減少至不超過550頭。在韓國,現存數量不足300頭。非法狩獵是導致成年個體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強狩獵法規的執行至關重要。需要擴大保護區范圍,防止牲畜破壞其棲息地,并限制人類在長尾斑羚棲息地內的活動。其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