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驅車行進在二師塔里木墾區。車窗外、沙漠邊,只見胡楊、新疆楊、檉柳等樹木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這些樹木組成的生態防護林綿延近200公里,形成一道堅強的綠色屏障,有效阻止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庫姆塔格沙漠的合攏。
地處塔里木墾區的二師三十一團、三十三團、三十四團,分別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北、庫姆塔格沙漠東南緣,兩大沙漠最窄處不足3公里。這里干旱少雨,植被覆蓋率低,過去每年春夏之交,10級以上大風時常刮起,沙塵遮天蔽日。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塔里木河持續斷流,塔里木墾區鹽堿地、戈壁灘日漸增多,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兩大沙漠以每年前移兩米的速度逼近合攏,對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
“以前,這里三天兩頭刮沙塵暴,三五十米內都看不見人,我們也試圖栽樹防沙,但成活率很低?!被貞浧鹜?,三十一團退休職工王先華感慨道。
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墾區職工群眾種植的棉花連年減產。是繼續在這里生活下去,還是搬遷到其他地方?這個話題,一度成為墾區職工群眾討論的熱點。最終,塔里木墾區6萬多名干部職工群眾下定決心:向沙漠“宣戰”,保衛自己的家園。
2000年,在上級黨委支持下,三十一團決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在兩大沙漠的夾縫地帶種植了長1.1萬米、寬200米的防風固沙基干林,建起了一道遏制兩大沙漠“握手”的綠色屏障。
與此同時,一場守護、建設塔里木河“綠色走廊”的“戰役”在塔里木墾區打響。以三十一團為起點,三十二團、三十三團、三十四團、三十五團、三十七團、三十八團接力奮斗,沿218國道、315國道持續植綠護綠。
2000年,王先華主動請纓,前往距離團部5公里的沙漠邊緣,承擔起管理、看護林帶的任務。他說:“國家投入那么多錢,全團人付出那么多努力,好不容易才種活的樹,沒人看護不行?!?/p>
“沒有林帶保護,棉花活不了,人也留不住?!蓖跸热A質樸的一句話,道出了兵團人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的初心。面對兩大沙漠的南北侵襲,兵團人開始持續不斷植樹造林、抵御風沙,改善生態環境。
多年來,塔里木墾區各團場廣大職工群眾采用喬、灌、草結合,網、帶、片相貫聯的“三線”式造林方式,在團場周邊建成了由綠洲外圍依次向內分布,以荒漠生態林、防風固沙基干林、綠洲內部農田防護林和特色經濟林、居民區綠化林為主體的四級生態防護屏障體系。
三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宋財富是參與建設和維護生態屏障的護林員之一?!翱粗衬兙G,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不能讓子孫后代再吃風沙侵襲的苦?!被貞浧?019年補栽樹苗的往事,宋財富記憶猶新,“每天要在沙漠里走3萬多步,檢查管道、安裝滴灌帶,常常半夜因為腿抽筋而疼醒??稍倏嘣倮?,看著眼前這片綠洲一天天壯大,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p>
如今,一棵棵、一簇簇、一叢叢草木把流沙牢牢鎖住。在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塔里木墾區職工群眾將發展沙漠經濟作為統籌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種植黑枸杞、梭梭、香梨等經濟作物,將防沙治沙與發展特色林果業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以林養林”“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治沙模式。
眼下,在三十四團各連隊,數萬棵近3米高的梭梭樹整齊排列,守護著職工群眾的農田和家園。梭梭樹的根系極為發達,一棵梭梭樹的根在地下可以蔓延幾十平方米,防風固沙效果良好。在梭梭林中套種肉蓯蓉,畝均產值超過1000元。截至目前,三十四團已種植梭梭林2.2萬畝,接種肉蓯蓉8500畝,團場森林覆蓋率達34.98%。
對兵團人而言,如果說過去植樹造林,更多是出于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樸素生態危機意識,而如今增林擴綠,則是源自力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行動自覺。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增收渠道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共享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生態紅利,不斷書寫著大漠繪丹青的生態奇跡。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