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黑羚:別名黑羚羊,為偶蹄目、???、黑羚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尼泊爾,美國、阿根廷有引進。野生于海拔3500m以下的開闊草原、干刺灌叢、及農田邊緣。1758年命名,共2個亞種。生性非常害羞和警惕。在涼爽的季節,往往是晝行性的。在炎熱的季節,清晨和傍晚活躍,其他時間則在樹蔭下休息。
典型的草原羚羊,體型健壯,線條流暢,動作靈敏、生性機警、非常聰明,它善于奔跑和連續跳躍,是羚羊中最敏捷的一種。嗅覺、聽覺不是高度發達,主要依靠視力來發現危險。速度和耐力都極佳,危險時,可以65km的時速奔跑24km,最高時速可達78km。
印度黑羚形態特征
頭體長約120cm,肩高74-84cm,重31-45kg。尾短,腹部、眼睛周圍和腿內側的均為白色。頭部和背部的顏色不同。雄鹿的背部、頸部側面和正面為黑褐色,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變成黑色,只有頸背保持棕褐色或紅褐色,而蒼白的側帶消失了。雄性有V形長角呈螺旋狀,角長45-69cm,最長可達71cm。角圓柱形呈發散狀,螺旋形和環狀,一般扭轉3-5圈。
印度黑羚生活習性
喜5-50只群居,但不與其它動物混群,社會性較強。每群只有一個成年雄性和一些成年雌性及其后代。
印度黑羚飼養方法
每天都需要飲水,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活動在有地表水的地區。主要留居,但夏季會移動較長的距離尋找水和草料。以短草和各種耕種的谷物為食,兼食樹葉。偶爾會在塔爾沙漠中的相思樹上覓食。記錄的最大壽命為16年,平均為12年。
印度黑羚雌雄分辨
雄性遍體青黑,雌性的體色則清淡得多,形態相差懸殊,但是都長著犄角和白眼圈。雌體和雄體相差較大,雌體為黃褐色,樣子很像高角羚,無角且體型較小。雌羚和幼羚的后側和四肢外側為淡黃褐色,下體為白色,兩種顏色由明顯的淺色側邊帶銳利地分開。
印度黑羚繁殖方式
可全年交配,發情活躍期3-4月和8-10月。在發情期間,成年雄羚通過定期將糞便存放在特定地方來建立領土。在這段時間內,雄羚極具侵略性,并通過喉嚨咕嚕聲和不定期的角斗將其他所有雄性趕出自己的領地。雌羚妊娠期約為6個月,大多數情況下,每胎僅有一個幼仔出生。幼羚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奔跑。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yinduheilin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