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隨著天氣逐漸回暖,林草有害生物也進入高發季。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嚴防有害生物擴散蔓延,切實筑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正藍旗林業和草原局(水利局)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原則,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前期調查監測的基礎上,制定防治實施方案,組織人力、物力對林草有害生物發生區進行動態監測和防治作業,有效遏制了草原鼠蟲害、外來入侵物種及林木病蟲害的擴散蔓延,為維護草原森林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全力完成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今年春季我旗草原鼠害發生面積10.5萬畝,其中草原鼢鼠發生面積7.2萬畝、長爪沙鼠發生面積3.3萬畝。我旗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于4月15日—5月5日進行,共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積6萬畝,其中草原鼢鼠防治(物理防治)面積5萬畝、長爪沙鼠防治(生物防治)面積1萬畝。防治工作累計出動專業技術人員116人次,投入勞動力490人次,投放鼢鼠夾1920個(次),出動小型車輛120輛(次),發放鼠害防控宣傳手冊950余份,投放毒餌(雷公藤甲素)1噸。
有序推進草原蟲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我旗草原蝗蟲危害面積7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45萬畝,危害種類主要有毛足棒角蝗、紅翅皺膝蝗、寬須蟻蝗、白邊痂蝗等。我旗草原蝗蟲防治工作于6月9日全面啟動,防治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防治藥品使用植物源農藥1%和2%苦參堿,采用大型噴霧器進行地面機械防治作業,計劃防治草原蝗蟲45萬畝,目前已完成防治面積15.38萬畝。
扎實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針對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重點林區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掌握有害生物發生地點、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信息,為科學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據。我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于6月4日全面啟動,防治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防治藥品使用植物源農藥1.5%苦參堿,采取無人機和地面機械噴霧防治相結合的措施開展防治作業,計劃防治面積1.5萬畝,其中柳毒蛾計劃防治1.2萬畝,秋四脈綿蚜計劃防治0.3萬畝,目前已完成防治面積0.66萬畝。與此同時,為確保防治作業順利實施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通過公眾平臺發布防治公告,組織草原工作站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跟蹤作業,做到了安全、科學、合理用藥,確保防治區人畜安全和生態安全,保證防治效果。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
穩步做好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近年來,因牧戶從外地購買的飼草攜帶黃花刺茄種子,導致外來入侵物種在我旗境內陸續發生,雖然發生面積小,但其潛在的危險性嚴重威脅我旗草原生態系統和生物安全構成。為進一步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保護全旗草原生態環境,旗草原工作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合作,在上都鎮阿日寶力格嘎查刺萼龍葵發生區安裝監控設備,實時監測黃花刺茄發生發展動態,做到精準防控有據可依,早防早治,減少入侵危害。并采取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鏟除外來入侵毒害草黃花刺茄(刺萼龍葵)的倡議書》,入戶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做好宣傳引導,提高農牧民識別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的意識,一旦發現及時開展鏟除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鏟除。
下一步,旗林業和草原局(水利局)將密切監測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時掌握蟲情發生動態,加強防治技術指導,著力降低發生密度,力爭在防治適期內完成防治工作,確保全旗林草資源安全,為守護好綠水青山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