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再忠 周應彪 羅寧姣 于飛
驕陽似火的夏天,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灣甸傣族鄉下甸村的沙崖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的栗喉蜂虎,已完成3000余個巢穴的營建,正式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育雛階段。
駐足沙崖之下,抬頭望去,數千個由栗喉蜂虎用尖喙利爪開鑿的洞穴密布崖壁,蔚為壯觀。此刻,這些小精靈正化身勤勞的“空中快遞員”,頻繁穿梭于巢穴與覓食地之間。鏡頭捕捉到的歸巢畫面顯示,絕大多數栗喉蜂虎嘴里都銜著捕獲的昆蟲。它們歸心似箭,有的捕食歸來便徑直鉆入洞穴喂食幼鳥,有的則謹慎地在洞口附近稍作停歇,觀察環境后再入洞。更有趣的是,不少成鳥叼著“戰利品”,在沙崖頂端短暫停留,仿佛在無聲地展示著自己的捕獵成果。
“近期觀察到歸巢的栗喉蜂虎普遍攜帶食物,這充分說明幼鳥已破殼成功,種群全面進入了哺育期?!辈龑幙h灣甸傣族鄉宣傳干事饒萬玲介紹道。
這些身披霓裳的鳥兒堪稱“自然界的藝術品”,栗紅色的喉部鮮艷奪目,搭配醒目的黑色過眼紋,翠綠的翅膀與背部、湛藍的尾翼及翅膀內側的橙黃色,在陽光照射下,通體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它們不僅是視覺盛宴的創造者,更是空中的“特技大師”,憑借急速飛行、滑翔、懸停、回轉等高超技藝,精準捕捉空中的飛蟲,為嗷嗷待哺的幼鳥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
每年夏季,近萬只栗喉蜂虎從東南亞遠道而來,選擇在怒江流域灣甸鄉的垂直沙壁或土崖上安家。它們用喙奮力開鑿深達1米左右的隧道洞穴,作為繁衍后代的“育嬰房”。筑巢過程展現了驚人的群體智慧,經驗豐富的“老手”會主動扮演“幫助鳥”的角色,協助體力較弱或經驗不足的同伴共同筑巢。這種獨特的“團結互助”行為,顯著提高了筑巢效率,使得親鳥能更早開始產卵孵化,從而有效提升了幼鳥的成活率。
“灣甸鄉是栗喉蜂虎的重要棲息地,它們偏愛在沙崖上集群筑巢。目前,我們已監測到4個主要的集中繁殖地,巢穴總數超過3000個?!别埲f玲說。這片生機勃勃的沙崖,不僅承載著近萬只栗喉蜂虎繁衍生命的希望,更成為展現生物智慧與自然壯美的珍貴窗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群“中國最美小鳥”的生命故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