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黃鼠:別名豆鼠子_大眼賊,為嚙齒目、松鼠科、黃鼠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中部中國(新疆、內蒙)、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野生于海拔1700-3000m的高山、丘陵、林緣及河谷地帶。1778年命名,共6個亞種。洞穴通常在較高的地方,有時利用亂石堆的間隙為穴。和其他黃鼠一樣,有居住洞和臨時洞之分。多數只有1個洞口,個別的有2個。窩巢呈橢圓形,鋪以松軟的干草。夏季居住洞較淺,冬眠洞較深,均在凍土層以下。臨時洞的洞道比較簡單,無窩巢,僅供逃避敵害時使用。
尾長約為體長的一半,是黃鼠屬中尾最長的?;顒訒r常以后足著地,身體直立觀察周圍的動靜,有時亦伏于地面或白頭上曬太陽。一遇敵害則發出一種特有的叫聲,以警告同類,并迅速逃回洞中或隱避于草叢中。
長尾黃鼠形態特征
體長在25-32cm。前足掌裸,有掌墊2個、指墊8個,后足較長,足底被毛,無蹠墊,趾墊4個,爪色黑褐而長。耳殼短而不顯。夏季毛色較深,背部毛色灰褐,毛基多為黑色或暗褐色,部分背毛有白色毛尖,因而在體背部形成隱約可見的小白斑。體側較體背毛長而毛色較淺,呈草黃色或銹棕色,有的呈灰褐色或淺灰色。頭頂與額部毛色較深,呈灰褐色,頰部則呈棕黃色或略帶棕色色調。尾腹面毛以棕黃色為主,近端的黑色部位與自毛尖清晰可見。
長尾黃鼠生活習性
白天活動,時間隨季節有所差別。4-5月份,天氣寒冷,多在8-14時。6月份以后,天氣轉暖,活動時間也隨之提前,常在6時后,中午炎熱時則停止活動,下午較涼爽時再出洞,日落有一個活動高峰。9月時間推遲到8時以后。風雨對其活動有一定的影響。有冬眠習性,9-10月入蟄,入蟄的順序是雌先雄后,幼鼠在最后。于3-4月出蟄,出蟄的順序是先幼鼠后成鼠,而與性別無關。在出蟄期間,如遇有短期的天氣驟變,并不引起出蟄的中斷。
長尾黃鼠飼養方法
原生地為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和亞高山草甸。通常選擇在植被生長較好的緩坡、小溪的河谷地段作為棲息點。在河邊石礫裸露的山坡林緣以下的農田雖有棲息,但數量較少。春季出蟄后,多取食枯干的牧草。牧草返青以后,主要取食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的綠色部分,亦吃些鞘翅目昆蟲。在自然條件下,拒食一切人工投放的餌料和谷物、牧草等。在農作區,常竊食農作物,有貯食習性。
長尾黃鼠雌雄分辨
幼體夏毛顏色比成體淺得多,背部斑點不甚明顯。
長尾黃鼠繁殖方式
一年繁殖一次。在春季出蟄后,即開始發情交配。妊娠期為30天左右,產仔集中在5-6月,一窩產仔7-8只,最多可達11只。哺乳期25天左右,幼鼠于6月下旬開始大批到地面活動。當幼鼠能獨立生活時,母鼠則離開繁殖巢穴另找新居,而幼鼠也于4-5天后離開母鼠洞穴,各自另找新居。幼鼠予第2年春季達到性成熟。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changweihuang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