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小秦嶺,清新的綠色山坡連綿起伏,清澈的棗香河水潺潺流過。近年來,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得到逐步修復,取得了顯著成效。小秦嶺曾是我國著名的黃金產地,黃金開采一度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經過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如今植物多樣了,動物繁多了,重新回歸山清水秀景美的自然環境。 生態的持續向好,催生了旅游發展。在小秦嶺保護區北麓,漢山景區的旅游業蓬勃興起。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游日。這一天,漢山景區舉辦優惠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漢山旅游更是火爆,景區人山人海,車輛排成長龍。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從“開金礦靠山吃山”到“搞旅游養山護山”,大力開展植樹種草,努力增加群眾收入,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2019年,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小秦嶺保護區礦山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實踐”作為全國18個典型案例之一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發布;2022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四十個之一、河南省唯一的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隨著小秦嶺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當地政府抓住契機,建設生態文明,實施經濟轉型,開發漢山景區,發展特色農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小秦嶺原采礦坑口變成了植物科普園、動物科普館,開發沉浸式體驗,普及地質知識,講述保護綠水青山的故事。原1100坑口處的棗香苑培育植物文化,栽種果樹及觀賞樹;原1175坑口處的錦雞嶺打造動物文化園,讓游人看得見動物;原1280坑口處的金銀潭圍繞水文化而建,營造親水戲水空間;原986坑口開發黃金文化研學項目,展示黃金是如何煉成的…… 近年來,漢山景區認真踐行“兩山”理念,持續做好“新河文山農”五篇文章,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深入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漢山景區副總經理馮凱高興地說:“山上的老鴉岔主峰海拔2413.8米,是‘中原第一峰’。隨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游客越來越多,一些景點漸成網紅打卡地?!?/p> 復綠于山,修山予民。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激活了綠水青山的發展潛能,也帶動當地群眾吃上了綠色飯,他們積極參與生態建設和旅游發展,搞特色種植養殖,開辦“農家樂”,幸福的日子越來越甜蜜。 站在小秦嶺棗香苑修復后的采礦坑口前,舉目四望,漫山遍野,林木茂盛,綠意濃濃。附近的靈寶市故縣鎮河西村村民李曉軍欣喜地說:“山青了,水綠了,空氣好了,游客來了,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河里的水又能洗衣澆地了?!?/p> 金山終有挖盡時,綠水青山將永續。微風吹過,綠樹搖曳,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孕育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好希望,迎來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