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土撥鼠:別名黑尾草原犬鼠,為嚙齒目、松鼠科、草原犬鼠屬哺乳動物,原產于北美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野生于北美洲西部和中部大平原地帶。1815年命名??蓚鞑ナ笠?、鉤端螺旋體病。原生地許多區域已滅絕,但其他地區仍數量較多,未達到保護標準。相鄰的集群雖然常有邊界之爭,它們都會利用大叫或者像狗那樣吠聲,來宣布它們的“領域權”。但在遇到危險時,接壤群體卻“有難同當”,合作防范從天空撲來的鷹隼,以及在地上或地下潛近侵襲的獾、鼬、郊狼和貓科動物等。
群體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1901年發現的一個黑尾土撥鼠族群約有4億只,分布面積達6.2萬平方公里。白天活動,善于掘洞,打洞時,用前肢挖土,后肢踢出。一個群體通常占地約2公頃,掘洞形成龐大的“城鎮”。
黑尾土撥鼠形態特征
體長32-40cm,尾長6-10cm,重0.5-1.5kg。身體長大而肥壯,頭部短而闊。頸部粗短,耳朵短小。體毛主要為灰褐色。腹部為灰黃色。尾巴末端為黑色。
黑尾土撥鼠生活習性
集群中的成員共用一條特別建造的地道,領域里的食物也是共享的。進口處四周有一圈堆高敲實的泥土,形成防洪堤。穴口下90cm深處有個守衛室,是遇到危險時退避躲藏的地方。從這里有幾條岔道通向居住室、貯藏室,主巢往往設在地穴的盡頭處,鋪有草墊。洞穴外彼此相遇時,除用眼辨別,還用整理皮毛、游戲和“接吻”等方式辨別。所謂接吻,實際是嗅覺和觸覺的交流,雙方嘴碰嘴,還齜牙咧嘴,仿佛準備打架似的。
黑尾土撥鼠飼養方法
群體保持著“社會性”結構,“城鎮”的居民幾乎平均分布,一代代地傳下去。它的生機總是旺盛的,充分顯示其社會組織的優越性。以草本植物為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牧草,干旱時會迅速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食物有西方的小麥草、野牛草、莎草、俄羅斯薊、仙人掌、濱藜屬和山艾樹等。天敵有野犬和野狼。
黑尾土撥鼠繁殖方式
幼仔1-3年性成熟。繁殖量、懷孕率、產仔數、幼仔的成長速度和存活年齡,都取決于當年的食物豐盛與否。在繁殖季節開始后,一個小圈子通常是由1名成年雄鼠,3-4只成年雌鼠,和幾只一歲齡的雌雄鼠組成。雌鼠只產1窩幼仔,每胎產2個以上。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heiweitubo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