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國自然資源報》刊發文章《將“紅線”落在云嶺大地上——云南省生態紅線劃定與管理實踐》。
生態保護紅線
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是建設生態文明的路徑選擇之一
值此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
一起來看
我省科學有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的經驗做法
↓↓↓
將“紅線”落在云嶺大地上
——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管理實踐
長江上游金沙江段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陲,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生態地位。省內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森林草甸、湖泊濕地、地熱溫泉等自然景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生物物種最豐富地區之一。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云南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圍繞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根據全國“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安排部署,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科學有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研究,規范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政策,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促進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主體功能區制度的落地實施,將“紅線”落在云嶺大地上,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開展勘界定標試點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于2018年發布了首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此后,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云南于2021年完成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形成封庫數據成果,并在此基礎上按照“三區三線”劃定規則,于2022年進行局部調整,進一步完善形成最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
目前,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35萬平方千米,占云南省國土總面積的29.61%。其中文山、大理、麗江、怒江、迪慶等滇西北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滇東南生態極敏感脆弱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轄區總面積比例達40%以上。全省超過90%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生長地、80%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此次劃定工作,云南堅持“應劃盡劃”與實事求是相結合,增強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和完整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構建云南“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奠定基礎,切實維護云南生物多樣性,更好保障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基于劃定成果,云南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專項研究,并選取保山市隆陽區芒寬鄉開展試點。試點地區位于云南省“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中“青藏高原南緣滇西北高山峽谷生態屏障”和“瀾滄江干熱河谷地帶”交匯重要節點,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22.57平方千米,占轄區總面積的59.72%。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和試點工作方案,試點地區對已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邊界進行實地勘查、測繪,核準拐點坐標,設立統一規范的界樁838個(其中虛擬界樁671個,實體界樁167個)和標識牌15個。在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分工協作下,試點地區扎實完成了實體界樁和標識牌的埋設工作,為優化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機制提供試點實踐經驗,推動“紅線”落實落地、“紅線”管控走深走實。
在實地調查和數據分析基礎上,《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技術規程》《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方案》陸續制定出臺。
規范生態紅線管控,嚴守生態安全底線
云南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各項要求,從省情出發,于2023年8月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立足加強有限人為活動管控、規范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審批、嚴格落實臨時用地生態恢復責任、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等4個方面,細化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的具體要求。
在細化有限人為活動方面,云南在國家明確的10條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的有限人為活動范圍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對各項準入類別進行細化,制定了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準入目錄。其中,明確準入活動事項,包括“對于原住居民和其他合法權益主體,允許在不擴大現有建設用地、耕地、水產養殖規模和放牧強度(符合草畜平衡管理規定)的前提下,開展種植、放牧、捕撈、養殖等活動,修筑生產生活設施”。
與此同時,云南不斷規范用地審批,加強臨時用地管理,區分涉及和不涉及新增建設用地兩種情形,明確了用地預審、用地征轉等階段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按照有限人為活動管理和屬于國家重大項目的審批程序及具體要求,規定了使用臨時用地的生態恢復責任,明確了相關審批流程。
此外,云南還堅持劃管結合,明確了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的主體責任、實施管理和執法監察的具體要求,提出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強化部門協作,協同配合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督檢查。
智慧化信息化賦能,加強紅線監督考核
為了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得到有效執行,云南將探索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測評估機制,穩步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信息化建設。
一是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及保護成效評估。研究制定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及保護成效評估技術指南,計劃選取兩個試點區域,結合典型生態系統特征、國家重大項目及有限人為活動、生態修復布局,綜合考慮實施效果、生態系統質量等因素,研究提出適合云南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狀況監測及保護成效評估的指標體系、技術方法體系。
二是探討研究構建云南省生態系統要素多時空尺度數據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監測監管及保護成效評估技術和成果應用環境,管理生態保護紅線監測與評估成果?;趪量臻g規劃“一張圖”監督實施系統和生態環境監督平臺數據,建立覆蓋生態保護紅線及周邊區域的多層級監測及保護成效技術系統。
三是研究制定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智慧監管工作實施方案。采用電子圍欄與實體界樁相結合的監管方式,通過現代化技術和傳統標志相結合的手段,實現對重要生態空間的精準管控。同時,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銜接,形成“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高效、可持續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體系,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本期圖文素材由云南省自然資源廳提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