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理論 > 心得體會 > 正文 站內導航
[]

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漢濱樣板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劉慎元 陳應發
專業號:日月峽評論 2018/7/26 21:51:24

漢江在陜西省安康市境內蜿蜒奔流340公里,這一區域承擔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66%的供水量。

地處漢江之濱的安康市漢濱區,既是重要水源涵養區,肩負著“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重大政治責任和使命,又是陜西11個深度貧困縣區之一,民生改善要求迫切,脫貧攻堅任務繁重。

在保護水源與發展經濟的抉擇中,漢濱區創新理念機制,把退耕還林辦成了一項生態經濟主導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路子,為新一輪退耕還林創造了一個亮點紛呈的鮮活樣板。

退耕還林培育生態產業

水源涵養區工業發展受限,倒逼漢濱區在山上做綠色文章。

從1999年到2014年的15年中,漢濱區抓住機遇,完成退耕還林23.67萬畝,在2014年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以來的4年中,又一舉完成退耕還林20.7萬畝,為發展生態產業打下了堅實的生態和資源基礎。

在新一輪退耕還林的示范帶動下,全區新建各類經濟林果園60余萬畝,林業產業面積達到158萬畝,其中核桃47.96萬畝、茶葉16萬畝、油茶15萬畝,建成了陜西省最大的縣域林業產業基地,農民人均林產面積達到1.5畝。

截至2017年,全區林業產業示范園區達到102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市級園區32個;建成茶葉示范鎮4個、核桃示范鎮7個,千畝示范村140個、百畝專業戶398戶,產業合作社191個、林業企業76家;組建了漢濱區茶產業聯盟和核桃產業聯盟,完成茶葉品牌整合,陜茶1號成為全省重點推廣的茶樹品種和茶葉品牌。

三包一帶推進退耕扶貧

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漢濱區的決策者們意識到,退耕還林在生態扶貧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他們把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向貧困村覆蓋,產業建設向貧困村聚集,將46個重點貧困村全部納入退耕還林和后續產業項目建設范圍,實行整村推進連片發展,帶動了25個鎮、46個村產業發展和脫貧致富,貧困戶獲得的退耕還林政策性補助就達1.65億元。

通過退耕還林,各鎮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園區+貧困戶”和“公司+園區+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推行政府包抓、企業包建、合作社包聯、園區帶動的“三包一帶”聯戶退耕機制,建設發展了一批林業園區,幫助貧困戶土地流轉得到租金、園區就業得到薪金、資金扶持得到股金、訂單生產得到定金,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穩定脫貧,全區8600個貧困戶2.46萬人與林業經營主體建立了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

從部隊退伍回鄉創業的謝賢丙,在雙龍鎮謝坪村流轉1000多畝土地實施退耕還林,種植茶葉500畝、魔芋800畝,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成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86戶農戶219人脫貧致富。

經濟杠桿撬動市場主體

退耕還林既是生態建設,也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項經濟活動。

漢濱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臺激勵獎補政策,放活農民“三權”,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調動市場要素向林業建設聚集,放大了財政投資和政府高位推動的雙重效應。

漢濱區在保證農民土地承包權、林地產權和利益分配權不變的前提下,充分保護退耕農戶權益,讓企業的資金、市場、管理優勢與退耕戶的勞力、土地、資源優勢深度融合。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盤活退耕農民土地6.65萬畝,退耕戶每年每畝穩定地獲得350元以上的土地流轉收益,業主也在土地流轉中吃了定心丸,可以放開膽子辦企業、甩開膀子建產業。

近年來,漢濱區投入林業建設資金3.9億元,撬動林業社會投資8.65億元,建成了31個退耕還林產業園區。

機制創新引領園區發展

漢濱區堅持“政府引導、農戶自愿、穩步推進、培植產業”的原則,村支部組織農戶建立合作社,按照一鎮一業一品、一村一社一園的格局,促進退耕還林集約化發展,探索出聯戶退耕模式。

漢濱區林業局局長楊佑金介紹,聯戶退耕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社員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集中連片建立林業園區,走聯戶經營的路子;第二種是農戶流轉土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由業主承包造林發展產業園區,走企業化經營的路子。

漢濱區新一輪退耕還林20.7萬畝面積中,實行聯戶退耕的占到52.2%,退耕還林產業園區面積達到8.97萬畝。在園區引領下,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山下建社區、山上建園區,農民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工人,聯戶退耕讓農民的收益更加穩固。

安康市榮華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在洪山鎮雙柏村一帶建立了茶葉園區,當地100余名村民在園區務工,2017年底兌付村民土地流轉金和園區務工費近300萬元,園區也得到了穩步發展。

真心實意創優投資環境

在推進工程建設過程中,漢濱區堅持“一把手”掛帥,區里和各部門領導親自跑部門爭項目、跑企業拉投資、跑鄉鎮搞協調、跑園區抓管理,用真心實意感動企業踴躍投資退耕還林產業建設。

通過招商引資、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社以及培育職業農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漢濱區培育了一批新型經營主體,興辦了一批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延長了產業鏈條。

近年來,漢濱區共培育核桃、茶葉龍頭企業32家,引進工商企業30余家,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368家。市、區82家民營企業進入漢濱區,共融入社會資本19.7億元,實現林業產業增加值23.3億元,解決了近15萬余貧困人口的發展難題。

區政府創優投資環境,企業出資包建基地,合作社組織聯合群眾,退耕還林產業讓生態與經濟緊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高位推動凝聚各方力量

漢濱區采取行政高位推動,著力統籌發改、財政、林業、國土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共同推進。

國土部門全力以赴保障建設用地,只要符合退耕還林的地類都可以先退后調;林業部門采取包抓項目、包聯企業的形式,扶持企業投資建設退耕還林基地;鎮村負責組織協調,為業主創造投資環境,為項目開展服務指導,為園區合作社負責出資擔保,為退耕戶安置就近就業。

在退耕還林任務落實和工程設計中,林業、國土、鎮村干部密切配合,將退耕還林政策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舉措向群眾講解透徹,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自覺自愿將土地流轉承包給園區企業,或者加入合作社,成建制地組團開展退耕還林產業建設。

最近,漢濱區政府與安康市簽署了一份山林經濟發展示范區合作協議,明確到2020年,漢濱區林業綜合產值將達到7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將超過5000元。

漢水之濱萬山青,一江瓊漿送京津。漢濱區以創新理念抓退耕還林,他們退出來的是綠水青山,還給百姓的是金山銀山,送給京津人民的,則是融入秦巴山區深情厚誼的一泓清水。(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 劉慎元 陳應發)

閱讀 38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