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幼兒園(以下簡稱幼兒園)建園,地處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社區。和平里社區是北京最早的成片住宅區之一,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得名于1952年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和平會議”。最初是為解決中央國家機關、部委職工的住房問題而規劃建設的“單位大院”型社區,建筑以4—5層的紅磚蘇式樓房為主,部分區域至今保留有20世紀50年代特色的坡屋頂建筑。
在頗具歷史感的社區,居于一隅的幼兒園,每一寸有限的空間都流淌著教育者的巧思,展現出的綠意美學令人感嘆:綠蔭環繞的童年是幸運的。
幼兒園所處社區的紅色文化、行業記憶賦予了獨特的育人氛圍。幼兒園園長趙燕斌介紹,早在2014年,幼兒園就開始關注幼兒“自然缺失癥”問題,探索創建“探究式自然游戲課程體系”,啟蒙幫助幼兒親近自然、樹立扎根自然的理念。
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核心發展理念之一,“大自然缺失癥”的影響不容忽視。趙燕斌認為:“當我們學會作為生態共同體的一員,真正的現代化才會到來?!?/p>
孩子們與“明星”小兔一起玩耍 李燕攝
從課堂到“森林”:
重構幼兒教育場景
自然缺失癥指現代人因生活空間人工化、虛擬體驗取代戶外活動、過度保護限制自然探索等因素而產生的身心問題,表現為注意力渙散、抑郁、感官遲鈍等,尤其常見于過度依賴電子設備的兒童群體。
趙燕斌說:“傳統幼兒園的塑膠滑梯與彩色圍墻本質上是人工環境的延伸。多年來,我們突破環境限制,給孩子們建設一個‘會呼吸的生態園’,將教育場景從教室擴展到戶外、甚至森林,爭取讓城市幼兒定期融入自然場景,從教育源頭重構現代兒童與自然的關系?!?/p>
據介紹,幼兒園戶外場地面積1718平方米,綠化美化面積達到813平方米,包括種植區、探索區、觀賞區、沙水體驗區等。園所栽植特色植物及花卉總計近百種,兩棵三層樓高的珍貴品種桑葚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幼兒。觀葉類植物有楓樹、銀杏樹、鵝掌楸、松柏;觀花類植物有玉蘭、丁香、海棠;觀果類植物有蘋果、山楂;花草類植物包括荷花、菊花等。同時,幼兒園還開辟“生態微景觀”“一米小菜園”等特色區域,“生態微景觀”中有各種小型植物和動物,“一米小菜園”則是孩子們親自動手種植并培養植物長大的樂園。
此外,幼兒園還準備了適宜不同年齡班幼兒使用的自然材料工具,有觀察類、測量類、試驗類、創造類,方便幼兒近距離深入觀察大自然的變化。
環境育人:
在環境中引發自然探索
“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兒園構建多元化的自然觀察空間,引導幼兒把短暫好奇轉化為持久興趣。
在班級自然角的基礎上,精心創設獨具特色的自然探索區,鼓勵幼兒主動操作、嘗試與實驗,著重培養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班級幼兒的興趣偏好,靈活調整區域布局。若幼兒熱愛以自然事物進行創造類游戲,便將自然探索區與美工區相連,方便他們取用美工材料,激發創造力;若幼兒對科學探究類自然游戲充滿熱情,則設自然探索區與科學區關聯,促使他們自發生成了如“鏡子中找水果”“自然型天平”等有深度的探究式自然游戲,拓寬幼兒科學視野。通過精心設計,幼兒園將室內自然探索區與室外自然環境相銜接,讓幼兒能夠在不同環境中感受源于自然的魅力,體驗更為豐富多樣的自然探索活動。
教師們更是巧妙地利用日常情境,將自然游戲貫穿幼兒日常生活。在餐飲時間,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食物的來源,了解食物的生長過程,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和對自然的敬畏感;在盥洗時,發現水流和洗手液中奧秘,培養節約習慣;在散步出行時,教師帶領幼兒在自然環境中進行自主性探索,感受自然的美好,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
孩子們認真觀察蝸牛在路上爬行的樣子 國家林草局幼兒園供圖
林業資源賦能:
打造“專業 ”課程體系
“生態”幼兒園不止于物理空間,更需生成“自然浸潤課程”。
依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行業屬性,幼兒園發揮自然教育天然優勢,構建了“林業專家 幼兒教師”的課程研發模式,形成“探究式自然游戲課程體系”,教育成果“基于綠色啟蒙教育的幼兒園探究式自然游戲開發與實踐”獲北京市東城區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林草及生態教育專家走進課堂,為孩子們講授樹木、大熊貓相關知識,介紹國家公園、觀鳥等有趣內容。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巧玲,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研修員傅繼軍長期擔任幼兒園的研究指導專家。
2020年8月,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發起的“生態中國 熊貓e家”活動里,幼兒園受邀簽約成為熊貓科普教育聯盟校。
“探究式自然游戲課程體系”突出本土特色,圍繞“四季”主題開展有關二十四節氣類、傳統節日類、身邊動植物類、自然現象類、自然游戲類、綠色環保類等內容。地壇古樹探尋特色游戲,用樹木病理學知識教孩子識別健康樹木,用年輪分析引導他們理解生命歷程。動物園大熊貓揭秘、奧森公園自然遠足、西山自然探險等活動,使幼兒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領略自然之美。通過融合傳統節日與節氣,如驚蟄時的動物探索、植樹節的播種、清明節的寒食體驗、立夏的日影測量、端午節制作龍舟模型和粽子、秋收和冬藏活動,孩子們在游戲中深入領悟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智慧,增強了文化自信。
在觀察自然、向自然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的思考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科學思維和審美能力自然形成。
數據見證成長:
自然教育未來可期
10多年來,幼兒園持續開展系統性幼兒自然發展追蹤評估,每學年對在園全體兒童進行親自然力測評。根據數據分析顯示,幼兒在自然認知與實踐能力方面取得顯著進步:超半數幼兒能夠主動提出與自然相關的問題,較傳統幼教模式的比例實現大幅躍升。
在幼兒自然教育實踐中,這一成效不僅體現在數據增長上,更直觀反映在幼兒日常行為變化中。家長問卷反饋顯示,眾多孩子開始主動關心自然環境,積極觀察周邊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些反饋印證了沉浸式自然教育在激發幼兒自然探索興趣、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積極作用,也為幼兒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趙燕斌說:“心理學認為,早期自然體驗能顯著提升兒童的共情能力與生態價值觀,通過與自然聯結培養責任感正是綠色啟蒙教育的核心價值?!?/p>
“我們希望孩子記住的不只是游戲的好玩,更是對生命的敬畏?!壁w燕斌說,“當他們這一代長大,綠色不再是課本里的抽象概念,而是刻進DNA里的生存智慧?!?/p>
在幼兒園,記者看到發亮的眼睛和此起彼伏的“為什么”,構成了綠色啟蒙最生動的注腳。當教育回歸自然本質,綠色生態的種子悄然扎根生長在每一顆稚嫩童心之中,未來可期。
編輯:蔡鴻濤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