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寰平 2003年6月,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的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下,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0年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起步,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浙江農村人居環境深刻重塑,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鄉風民俗煥然一新,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20年時光荏苒,20年艱苦奮斗,“千萬工程”引領浙江萬千山鄉發生巨變,讓萬千農民生活蒸蒸日上、環境越來越美。在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千萬工程”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鑒推廣,其背后蘊含的思想理念值得深思領悟。 近日,中央對在主題教育中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案例提出要求,生態環境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進一步理解把握“千萬工程”的時代背景、發展脈絡、豐富內涵、實踐要求,通過探尋追溯思想之源、真理之光,實地感悟理論之花、實踐之果,不斷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歷經20年,“千萬工程”內涵不斷發展豐富,成為推廣全國的經驗,在于其一開始便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論是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還是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污水治理等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千萬工程”實施之初就是為了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最初“要我建設美麗鄉村”,到如今“我要建設美麗鄉村”,在“千萬工程”的影響下,共享共治理念在越來越多村莊生根發芽,成為推動村莊治理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千萬工程”是改善農村環境的“生態工程”,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階段各環節全過程。通過清垃圾、治污水、改廁所、整河道、優綠化,構建優美生態環境體系;通過村莊生態有機更新打造井然有序、生機盎然、河水清澈的美麗新農村;通過美麗村莊開發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美麗經濟”,“千萬工程”實現了“美麗風景”向“美麗經濟”的有效轉化,走的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路,而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興村富民之路。 堅持系統謀劃,因地制宜。既注重頂層設計,從戰略高度描繪施工藍圖,又強調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統籌推進,“千萬工程”立足山區、平原、丘陵、海島等地形環境差異,區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城郊村莊和純農業村莊,結合地方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農民接受程度開展工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標準有高有低、不搞整齊劃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不一,破解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千萬工程”提供了規劃先行、量力而為、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范例。 綠水青山,承載著億萬人民對美麗家園的向往。生態環境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經驗案例,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掌握好“千萬工程”所蘊含的科學思想與方法,切實將其轉化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動能,為早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3-06/30/content_8781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