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濕地保護條例》盡快納入立法計劃,出臺《濕地保護條例》。通過條例的出臺,妥善解決制約濕地保護的體制機制,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引導公眾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為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法律依據。”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趙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濕地,通常是指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以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濱海濕地等自然濕地,以及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或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地等人工濕地。
濕地是極其重要和不可代替的生態系統,它作為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特殊生態類型,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鳥的樂園”、“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基因庫”。“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資源,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30年來,我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濕地面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總凈減少面積8152.47平方公里,占全國濕地總凈減少量的9%。”趙堅介紹說,由于人們對濕地功能、價值認識不足,以及氣候變化、濕地圍墾、環境污染等原因,造成濕地總量不足、濕地呈持續減少的趨勢。
數字背后,折射出濕地面臨的危機:城鎮化建設、氣候變化、干旱、工業污染、過度捕撈,導致濕地的生態功能退化甚至喪失。濕地面積萎縮,繼而對氣候調節、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等產生影響。
趙堅表示,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首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于對經濟發展的追求,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其次,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政策機制缺乏,資金投入缺少,管理體系薄弱。
“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功能不斷下降,并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濕地保護體系,超過50%的自然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我國累計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550多處,國際重要濕地41處,國家濕地公園213處。與此同時,公眾對濕地生態環境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
業內專家表示,海洋和森林都有專門的法律,濕地保護只能從其他法律中尋找依據,濕地保護國家層面的立法應盡快提上議事日程。長遠來看,挽救濕地需建立濕地保護長效機制,盡快健全完善濕地保護立法。
近年來,部分省市已出臺《濕地保護條例》,如黑龍江、甘肅、河南、江西、新疆、四川、云南、北京等。但從國家層面來講,卻沒有一部有關保護濕地的法律。對濕地的保護、資源合理利用、打擊破壞濕地行為等沒有法律保障,嚴重制約了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