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鯨(學名:Balaenoptera brydei),或稱為布氏鯨復雜體,可能包含三個物種,甚至四個。"復雜體"意味著其分類仍不明確,因缺乏確鑿信息和研究。常見布氏鯨(B. brydei)為較大型,分布于全球溫暖的溫帶和熱帶水域;較小的型態,Sittang或艾氏鯨(B. edeni),可能局限于印度-太平洋。此外,南非沿海有小型布氏鯨,印度-太平洋可能有另一型態,顱骨形態不同,暫稱為印度-太平洋布氏鯨。奧木拉鯨(B. omurai)曾被認為是布氏鯨的侏儒型,現確認為獨立物種。Rice's鯨,僅棲息于墨西哥灣,曾被視為布氏鯨的一個種群,2021年被認定為獨立物種。外形特征布氏鯨復合體成員為中等大小的鬛鯨,僅次于塞鯨,但大于奧木拉鯨和較小的鳁鯨。體長可達14.95米,雌雄成年個體平均體長分別為13.1米和13.7米(南非沿海型),體重12-25噸。布氏鯨具有雙噴氣孔和低濺水罩,無牙齒,有兩排鬛鯨板。它們與塞鯨相似,但布氏鯨有三條縱向脊,從噴氣孔延伸至吻部尖端,而塞鯨僅有一條中脊,且吻部略微拱起。布氏鯨背部為暗煙灰色,腹部通常為白色,下頜為暗灰色。區別辨識布氏鯨與艾氏鯨在外形上存在細微差異,主要體現在大小、顱骨形態和地理分布上。布氏鯨成年體型較大,噴氣高度較高,頭型呈U型,有三條脊,常遠離船只;艾氏鯨體型較小,噴氣較低,頭型呈V型,有五條脊,可能突然出現在船邊。生活習性布氏鯨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偶爾在覓食區域形成多達20頭的松散群體。它們的吹氣柱高3-4米,有時在水下吹氣或呼氣。布氏鯨的潛水時間約為5-15分鐘,最多20分鐘,潛水深度可達292米。它們主要以魚類、浮游甲殼類和頭足類為食,食物種類隨季節和地點變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