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獾:別名大嘴怪_塔斯馬尼亞惡魔,為有袋目、袋鼬科、袋獾屬哺乳動物,原產于大洋洲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特有物種。野生于接近海岸的干燥硬葉樹林,或灌叢中。1841年命名。根據基因分析顯示,與袋鼬親緣最近,其次是已滅絕的袋狼。因多在夜間活動,所以聽覺及嗅覺非常發達,臉上和頭頂有觸須,以便在黑暗中尋找獵物或偵測同類的存在。以獨特的嚎叫聲,及暴躁的脾氣著稱,被稱為“塔斯馬尼亞的惡魔”。2008年IUCN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世界體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動物,袋獾屬唯一未滅絕的成員,大小與小狗相仿。被激怒時會釋放臭氣,刺鼻程度堪比臭鼬。根據體型大小比例計算,它擁有哺乳動物最強的咬合力。這與它頭部的結構,及不停長大的牙齒有關。
袋獾形態特征
體長52-80cm,尾長23-30cm,重4-12kg。體型矮胖及粗壯,頭大尾短,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吻為淺粉色。毛色深褐、灰色至黑色,胸部、臀部有小塊白斑。體形與鼬科動物相近。腹部生有育兒袋。與其他有袋動物不同,它前足比后足稍長。奔跑時速可達13km。
袋獾生活習性
喜單獨行動,而不成群出沒。晝伏夜出,雖不在日間覓食,卻喜歡在太陽下休息。小袋獾能爬樹,但成年袋獾就不能。另外袋獾也能游泳?;顒臃秶楹?-20平方公里,常常與其他動物的領地重疊。行走時總在不停地嗅地面,尋找食物。
袋獾飼養方法
貯存脂肪的尾部是袋獾健康的指標,瘦削的尾部代表健康欠佳。食性以肉食為主,吃昆蟲、蛇和鼠類等,偶爾也吃些植物??沙赃M一只小型的沙袋鼠,但實際上袋獾奉行機會主義,而它們常吃腐肉多于捕獵活的動物。每天平均吃掉相當于其體重15%的食物,但情況許可的話,也可在半小時內吃掉相當于其體重40%的食物。農民對袋獾食腐習性甚為歡迎,能讓農場更加潔凈。野生壽命為6年,人工飼養,可達8年以上。
袋獾雌雄分辨
雄性袋獾體型一般較雌性為大。雄性平均身長為65cm,其中尾部長25cm,平均體重則為8kg。雌性平均身長則為57cm,其中尾部長24cm,平均體重6kg。
袋獾繁殖方式
單配制。2歲性成熟。發情時,雌獾制造多個卵子。交配期3月,交配不分晝夜進行。雄性袋獾會互相斗毆以爭奪交配權,但如勝利者在交配后不加看守的話雌性會和其他雄性交配。妊娠期31天,幼崽僅有米粒大小,降生后,艱難的從產道爬進只有4個乳頭的育兒袋中,在育嬰袋里發育105天。因為育兒袋只有4個乳頭,因此每胎只有4只幼崽能活下來(雌性幼崽的存活率比雄性高),大多數幼崽會在育兒袋中默默的夭折。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daihuan/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