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水牛:別名倭水牛_夸氏水牛_山地倭水牛,為偶蹄目、???、水牛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印尼蘇拉威西島、布頓島特有物種。野生于海拔600-2300m的熱帶雨林、丘陵。1910年命名。同類之間的領地性很強,常用角挖土,摩擦灌木、樹枝,用前腳刨地撒尿來標記領地。在爭奪雌性的戰斗中,常常大打出手,尖銳的牛角常給對手帶來極大的傷害。2016年IUCN將其列為瀕危。
水牛屬體型最小的成員,所以也被稱為倭水牛,大小與鹿相仿。它野性很強,喜生活在遠離人類的原始森林。最活躍的時間是早晨和傍晚,性喜水,喜歡到泥潭打滾,借以散熱和防止昆蟲的叮咬。
山地水牛形態特征
體長120-160cm,肩高70cm,尾長24cm,重150-290kg。雌雄都有角,圓錐形的角向后彎曲。角長15-20cm,表面光滑,沒有棱紋。犄角前部扁平,中部到末端變成三角形。皮厚,被毛短而稀疏。體色深棕色或黑色,換毛后,毛茸茸的皮毛脫落,頭、頸部和四肢上出現光禿。臉頰會出現白色斑點,頸部前側會出現新月形的光禿。體質強壯,有適合奔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汗腺不發達,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調節機能差。
山地水牛生活習性
獨居或成對生活而不結群。但在繁殖期會集群活動。在早上和傍晚進食,其他時間則花費在休息和反芻上。日行性,視力發育良好。善于觸覺交流,尤其在伴侶之及母親和它的孩子之間。會通過氣味傳遞有關個體身份的信息。它的感官敏銳、嗅覺發達,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山地水牛飼養方法
草食性,在森林和開闊地帶覓食。食物由38%的木本植物,9%的蕨類,16%的闊葉植物,17%的草和莎草,5%的其他單子葉植物和13%的苔蘚組成。包括地毯草、竹葉草、發枝稷、兩耳草、異穗苔草、翠麗薹草和黃薹草等。常在野外礦物質豐富的溫泉和舔食鹽巖,也有報告說,它們可能會喝海水,以滿足礦物質需求。
山地水牛繁殖方式
兩年性成熟,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繁殖期間,雄牛使用“裂唇嗅行為”,將新鮮尿液的氣味暴露給犁鼻器來測試雌性的繁殖能力。這種動作通常保持7秒鐘。在交配過程中,雄性的頭和脖子壓在雌性的背部和肩膀上,前腿則壓在雌性的側腹上。在整個求愛過程中,雄性和雌性都會發出短促的哞哞聲。懷孕期275-315天,每胎產1崽,6-9個月斷奶。雌性在牛群中分娩。牛犢能夠在出生后不久就隨母親走來走去。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shandishuini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