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司編印了《中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40年發展事記》(1982-2022)。該書以森林公園為主線,采用事記形式記錄40年來行業發展中開展的工作和發生的事件,力求完整、準確地展現我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40年行業管理軌跡。
1982年9月,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拉開了我國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旅游發展的序幕。40年來,我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既包含了前10年的探索實踐,又包含了之后多次對定性定位、內涵外延甚至名稱提法的調整,在此過程中,原林業部、原國家林業局、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斷加強對該領域工作的組織領導,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了全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 40年來,我國森林公園走過了從高速擴張到規范管理、從注重利用到嚴格保護的發展之路,由完全依附國有林場的一項副業發展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一員。40年來,森林旅游實現了從森林公園旅游到森林生態系統旅游再到林草全口徑旅游的演變,從早期的一個國有林場多種經營項目壯大成為林草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回顧40年,森林公園有效保護了大量高品位的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以張家界、千島湖、太白山、瓦屋山、雪鄉、百里杜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森林公園及其壯美景色已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的一張張靚麗名片。40年來,森林公園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戶外游憩需求為己任,始終是我國森林旅游發展的最主要陣地。與此同時,建設森林公園成為當年幫助我國國有林場擺脫“資源危機、經濟圍困”的一劑良方,成為推動以湖南張家界市為代表的一大批偏遠地市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取得翻天覆地進步的一把“金鑰匙”。40年的實踐表明,建立森林公園是統籌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有效途徑,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成功樣板。 
回顧40年,我國森林旅游業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生態產品需求的能力不斷增強,基礎和服務設施不斷改善,業態和產品體系日益豐富,社會影響力快速提升,產業規模日益壯大。2019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近30億人次,森林旅游成為我國旅游業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隨著森林旅游業的發展壯大,森林旅游在普及自然科學知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中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回顧這40年,幾代林業人接續拼搏,勇毅前行,無論是風和日麗之際,還是疾風驟雨之時,始終緊扣時代進步的脈搏,與社會各界緊密合作推動這項事業翻過了一座座山峰,鑄就了一份份輝煌,譜寫了一段催人奮進、蕩氣回腸的時代樂章。 編撰《中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40年發展事記》是對歷史的尊重,也表達了對前人的敬意,以及對全國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事業的深厚情懷和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