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兩山成果報送平臺 > 成果宣傳活動 > 正文 站內導航
[]

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媒體:微信公眾號  作者:地質生態修復資源
專業號:勐臘縣林業和草原局 2025/4/22 11:49:35

以攻堅行動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林草的繁榮是生態繁榮的基石,而生態的昌盛則意味著文明的進步。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我們聽到了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殷殷期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關鍵區域,正成為我們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重心。

如今,我們站在了生態保護修復提質增效、推動林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在實施這些重大工程時,我們必須明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制定分類指導策略,協同推進各項治理措施。2023年,林草戰線全體同仁將攜手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攻堅行動,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科學推進國土綠化進程,全面提升森林質量與效益。

全面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

荒漠化,這一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對這一挑戰,防沙治沙顯得尤為重要。中國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這里正是防沙治沙的前線。自1978年黨中央作出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大決策以來,我國在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推動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過46年的努力,重點治理區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也實現了“雙縮減”。三北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從05%增長至84%,超過45%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了初步治理,同時,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了有效控制,5億畝農田因此得到了有效保護。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依然廣泛,治理難度大,形勢依然嚴峻。防沙治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考察時,強調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并發出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號召。為了響應這一號召,各地各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起來,集中力量,聚焦重點,扎實推進三北工程攻堅戰的實施。
——建立協同機制,確保高效作戰。國務院特別成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協調機制,以統籌各方資源與力量。國家林草局迅速響應,組建了專門的工作團隊,并召開了多次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以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和時間表。各相關省區也積極響應,通過召開省委(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議等方式,全面部署和推進三北工程攻堅戰。

——堅持因地制宜,實施現場指揮。國家林草局堅持現場會商、掛圖作戰的原則,分別在遼寧彰武、內蒙古磴口和甘肅民勤召開了3次現場推進會。這些會議不僅啟動了科爾沁和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還標志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全面打響。同時,內蒙古、青海、新疆、寧夏等省區也紛紛召開項目推進會,積極響應三北工程攻堅戰的號召。

——深入調研指導,強化政策扶持。針對三北工程中的關鍵問題,如資金和用水等,國家林草局專門組織了多次一線調研。他們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并完善了支持政策,設立了專項資金,以確保工程的順利推進。此外,還組織了3輪共計39個調研組深入一線進行政策宣講、調查研究和工作對接,旨在解決規劃范圍、建設內容、資金政策等340個實際問題。同時,通過線上答疑會的形式,及時回應了各地反映的問題。
——強化規劃引領,提升科技支撐。針對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生態工程建設,形成了系列指導意見。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及六期規劃已順利完成修編,布局了68個重點項目。其中,三大標志性戰役區共安排了35個重點項目,已有22個項目開工,造林種草面積達600多萬畝。同時,實施了科技支撐七大行動,包括關鍵技術研發、成果遴選和技術推廣等,并建立了93個生態站。為進一步加強科技支持,成立了三北工程研究院,并派出15個科技特派隊深入基層,推動科技成果和人才更好地服務于三北工程。
在三北工程的三大標志性戰役中,內蒙古扮演著重要角色。該自治區制定了詳細規劃方案,并召開了四次啟動會議。赤峰市翁牛特旗探索出“以工代賑”的治沙模式,鼓勵農牧民通過沙地、資金、勞動和機械等方式入股參與治沙,使農牧民成為治沙的主力軍。阿拉善盟則規劃了六期建設的“七大戰役”,立志到2030年完成1660萬畝的治沙任務。

如今,方向已明確,目標已鎖定,三北工程區的林草人員正肩負使命,不畏艱難,持續奮斗。他們以超越個人利益的境界和歷史擔當,努力在新時代創造中國防沙治沙的新篇章。

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行動

在生態保護修復的攻堅戰中,科學綠化成為了主旋律。2023年,我國在造林種草、防沙治沙以及濕地保護修復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科學綠化的步伐穩健而有力。
這一年,我們聚焦重點項目,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保護和修復。96個“雙重”工程項目相繼啟動,支持25個地市開展第三批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同時組織實施了16個珍稀林木培育項目。全年累計完成造林5997萬畝,種草改良6568萬畝,成功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萬畝。

在綠化空間的規劃上,我們更加精準。完成了全國造林綠化空間的適宜性評估,確定了未來3億畝的造林綠化空間,并建立了全國退化林本底矢量數據庫。同時,我們還將造林綠化、種草改良、防沙治沙等任務全面落實到地圖上,審定下達了2023年的帶圖斑造林計劃任務,并審核入庫了2022年的造林面積。

此外,我們的制度體系也在不斷完善。遼寧、寧夏、河南、山東、重慶、四川等6個?。▍^、市)已印發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的建設實施方案,而內蒙古、西藏、青海3省區則啟動了草原保護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我們還發布了新版《造林技術規程》國家標準,并制訂了退化林修復、鄉村綠化等技術的規程。同時,我們組織開展了國土綠化質量評價,完成了黃河流域林草植被的適宜性評價和林水關系研究,為科學綠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城鄉綠化美化成果也廣泛惠及全民。我們持續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工作,目前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已達到219個,覆蓋了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也從10年前的22%提高到了現在的69%。同時,我們也學習推廣了浙江“千萬工程”的經驗,科學推進了鄉村的綠化美化工作,大力實施了鄉村“四旁”綠化,完成了3億株“四旁”植樹,使村莊的綠化覆蓋率達到了01%。
義務植樹活動持續深化,全民參與國土綠化。近年來,全民義務植樹的形式不斷創新,建立了全國全民義務植樹網絡平臺,實現了“一張圖”管理。自2017年全民義務植樹網正式上線以來,累計開展勞動盡責項目活動6246個,捐資盡責項目活動255個,其中中國石油“我為碳中和植棵樹”項目參與人數超過109萬人次。

草原保護修復力度持續加大。草畜平衡示范區管理試點和草原保護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已正式啟動,種草改良工作不斷推進并落實到地圖上。同時,完成了87萬個草原樣地的綜合監測任務,以及首批11個省區的草原健康和退化評估工作。此外,還開展了全國打擊毀林毀草專項行動、全國草原普法宣傳月活動和國家草原公園試點建設等。

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穩步推進。新增了18處國際重要濕地和29處國家重要濕地,并實施了多個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項目。同時,加強了濕地的生態保護補償和修復工作。

古樹名木保護豐富了科學綠化的內涵。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顯示,我國普查范圍內現有古樹名木5019萬株。2023年,我國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并開展了多項保護活動,如“春風”專項行動、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和攝影大賽等,提高了全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
江西贛州定南縣中塅村低質低效林經過改造后,展現出嶄新的綠色面貌。這體現了我國在組織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方面的努力。生態保護修復不僅要注重數量,更要提升品質,實現數量與質量的雙重增長。目前,我國森林面積已達到6億畝,森林蓄積19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02%,實現了連續40年的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長”。然而,全國森林資源中,中幼齡林占比超過一半,但其每公頃的蓄積量僅為全國平均值的2/3,這表明提升中幼齡林的蓄積和質量具有巨大的潛力。

當前,我國林草生態建設已進入新階段,既要繼續擴面增綠,更要注重提質增效。為此,我國已將森林可持續經營作為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途徑,并作為生態保護修復的重點行動。2022年8月,國家林草局在河北承德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及時調整國土綠化的重點,從單純增加面積轉向面積與質量并重,并著力培育穩定、健康、優質且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2023年,我國以精準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為重點,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試點實施方案,明確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加強試點工作保障,組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隊伍;以及落實試點單位和任務,確定368個試點單位并安排271萬畝的任務。這些措施將有力推動我國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發展。
——廣泛推廣試點模式。目前已發布149種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模式。各地區依據不同森林類型,積極建設示范模式林。例如,江西贛州定南縣中塅村就探索出人工杉木林大徑材經營等14種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則致力于打造人工針葉純林近自然異齡復層林經營模式,以及白樺天然次生林目標樹經營模式。浙江慶元縣則采用“杉木 楠木 林下經濟”的立體復層林經營模式,同時探索森林固碳增匯經營。陜西宜川縣則專注于高密度人工油松林近自然經營模式的打造。海南島東林場則致力于木麻黃沿海防護林多功能經營模式的實踐。
隨著精準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深入推進,科學、精細化的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正逐步展現出其巨大潛力。面對生態挑戰,我們堅持不懈地實施生態攻堅戰略,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這一實踐不僅體現了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更彰顯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時代精神。如今的中國,天空更藍、大地更綠、水源更清,萬里河山愈發多彩。

 

閱讀 67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