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犀牛:別名黑犀_尖吻犀_鉤唇犀_非洲雙角犀,為奇蹄目、犀科、黑犀屬哺乳動物,原產于非洲中部及南部的小范圍地區,安哥拉、肯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南非、坦桑尼亞、津巴布韋。棲息于森林與草地的過渡區,通常在茂密的多棘灌叢或刺槐灌叢地區。1758年命名,共4個亞種。
萊索托國獸,非洲最危險的大型野生動物之一,奇蹄目壽命最長物種。雖叫黑犀,但皮膚接近灰白色,名字是用于區別于白犀,其實它們的區別不在于顏色,而主要在于體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許多,吻部尖且能伸縮卷曲,頭可抬起。
黑犀牛形態特征
頭體長300-375cm,肩高104-180cm,尾長約70cm,重800-1400kg。無下門齒,明顯特點是上唇長并有卷繞伸縮性,在取食時能用來剝枝條上的葉子。黑犀牛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在鼻骨的一個突起上長兩只角,成份是角蛋白而不是骨質的??v向排列,前面的角較長,長42-128cm,最長可達130cm,后角為20-50cm。在某些情況下,黑犀還具有第三個后角,很小。由于其經常在泥土中打滾而成黑色,皮厚無毛。
黑犀牛生活習性
膽小,愛睡覺,獨棲或2-3只同棲,有一定勢力范圍,用尿來標記領域。白天在樹蔭下休息,天氣炎熱時在泥水中滾來滾去。它們的嗅覺靈敏,但視力差。黑犀素有脾氣不好的惡名,有時會攻擊車輛、人和營火。短距離奔跑時速約45公里,最高可達52公里。雄性雖然是獨居,但在一個水塘相遇時卻能相互容忍,但有時也會對后來者進行驅逐,驅逐方式是大聲噴鼻和用腳掌拍打地面。
黑犀牛飼養方法
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里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以樹葉、灌叢、落地果實和雜草為食,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出來覓食,每天至少要喝一次水。幼仔獨立生活要2-4年。黑犀的平均壽命為35-50年。人工飼養下,壽命可達45年。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黑犀,2019年12月27日去世,時年57歲。
黑犀牛雌雄分辨
雌性的角往往比雄性更長但更細。
黑犀牛繁殖方式
雌性在5歲性成熟,雄性7-8年。一般全年可交配,一夫多妻制。孕期15-16個月。每胎一仔,出生時的小黑犀重量約為20-25kg。在幼仔出生后的第一周內,母親會將自己與幼仔隱藏趕來。后代18個月后斷奶,但小牛仍然依賴于母牛長達4年。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heixini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