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江蘇 > 正文 站內導航
[]

綠滿鹽城繪新卷 集體林權改革 激活生態經濟雙引擎

媒體:江蘇省林業局  作者:鹽城市林業局
專業號:江蘇林業 2025/7/9 10:08:41

黃海之濱,一場關于綠色的變革正悄然發生。近年來,鹽城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主線,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從打破林地碎片化桎梏到打通生態價值轉化鏈路,從黃河故道綠美鄉村的建設到黃海岸邊“碳匯”林場的解碼,鹽城用創新的筆觸勾勒出興綠與富民的雙向奔赴。

1

破局“碎片綠”

林權改革蹚出資源整合新路徑

東臺市新曹農場林下套種麥冬

針對2002年“買斷制、承包制”林改遺留的林地碎片化難題,東臺市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以林權流轉為突破口,通過轉包、合作經營等方式化零為整。在頭灶鎮姜祝村等4個村(居),完成100宗1403畝林權地籍調查,核發5份林地承包權/林木所有權證書,并探索水工建筑用地林權發證,為全省林權類不動產登記提供東臺樣本。

金融賦能讓“綠色資產”變“金融活水”。東臺與省農擔公司創新推出苗木貸,累計發放貸款135筆、金額1.3億元,當前余額0.4億元,精準“滴灌”林業經營主體。同時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補償,聯合當地法院、檢察院,初步建立破壞資源環境案件的林業碳匯補償制度。更具突破性的是,東臺聯合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京林業大學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預估2022年東臺濕地生態產品價值量達386億元,森林生態系統生態產品價值正在測算之中,“森林綠碳”“濕地藍碳”正從生態賬轉化為經濟賬。

2

做活“生態鏈”

多元業態打通兩山轉化通道

大豐區林場薄殼山核桃林下芍藥花

黃河故道沿線的濱??h嶺山村,憑借1500畝蜜梨種植基地,依托梨花語景區實現戶均年增收1萬元。該村同步結合環境整治工作,推進“見縫插綠”工程,推進區域范圍內的林帶建設,有機連接鎮村綠化、公園綠地、高效經濟林、苗圃等生態斑塊,綠化道路6條、節點24處,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5%,建成省級綠美村莊,走出一條果香村美的鄉村振興路。

在東臺新曹農場,林下種植演繹立體生態經濟,種植芍藥、牡丹、白術等中藥材200畝,種植大馬士革玫瑰、獼猴桃、薄殼山核桃700畝,林下套種農作物500畝,套種日本矮麥冬50畝,織就綠色聚寶盆,每年林業板塊收入達300萬元。大豐林場深入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將傳統林業和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相結合,不斷提升林業綜合效益,目前已成片栽種薄殼山核桃1500畝,林下套種200畝芍藥、牡丹,目前核桃已陸續掛果,去年收成6噸、收益20萬元,“林業 旅游 種植”模式讓林地綜合效益大幅提升。

3

筑牢"碳基底"

科學經營構建森林可持續模式

鹽城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

作為沿海防護林的重要組成部分,鹽城林場以國家級森林碳匯試點為抓手,針對林相單一、生態脆弱等問題,實施6000畝森林可持續經營工程。其中,人工落羽杉林通過疏伐、修枝、割灌等方式減少林木個體之間的競爭,定向培育大徑材,同時兼顧生態防護和固碳增匯作用;國槐林采取異齡混交模式,通過間密補疏,將臺風影響下的低效林改造成健康混交林;刺槐林搭配元寶楓等可食用植物,既優化生態結構又拓展食物來源,形成“一林多用”的立體經營范式;紫薇景觀林采用復層混交模式,改善景觀效果、延長觀賞期的同時,不斷提升碳匯能力和生態系統功能。

從東臺的林權改革試點到黃河故道的綠美鄉村建設,從林下經濟的多元實踐到森林碳匯的科學經營,鹽城正以林權改革為支點,撬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全域升級,讓“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與“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在黃海之濱交相輝映。

閱讀 11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