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森林城市 > 創森動態 > 正文 站內導航
[]

茂名:重磅!茂名喜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媒體:茂名創森  作者:內詳
專業號:茂名市創森辦 2022/11/4 14:42:32
重磅喜訊!

 

11月2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

北京市石景山區等26 個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茂名市位列其中

 

 

茂名市再添一張閃亮的國家級名片

 

圖片

 

國家森林城市是
一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高榮譽,
也是目前我國對
城市生態建設成就的最高評價!
這塊“國字號”招牌,
承載了828.78萬茂名人的汗水與付出,
是茂名1.14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綠色結晶!

 

圖片新湖公園

 

近年來,茂名市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于2016年率先在粵西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提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圖片

茂名市文化廣場

圖片

目前全市森林面積63.65萬公頃,有林地面積53.29萬公頃,森林蓄積量3292.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5.70%,城區綠化覆蓋率44.27%,道路綠化率96.6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16平方米。“創森”期間,茂名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優良,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全省第二。

 

圖片

露天礦生態公園

 

如今的茂名,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山水林路碧波起伏,宛如藏在森林之中。真正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

 

注重頂層設計

厚植生態底色

茂名市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同推進。聘請國內頂尖設計團隊編制了《廣東省茂名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30年)》,同時編制城市綠地系統、海岸線整治修復、全域旅游發展等10多個規劃,舉全市之力大筆描繪“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民更富”的綠色畫卷。

圖片

《俯瞰好心湖》譚世聰 攝  
實行“政府主導,群眾參與,部門配合,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創建機制,形成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強大合力。每年召開高規格創森工作推進會,對創森工作重點督查督辦,并納入績效考核。全市上下以時不我待的氣魄和奮發有為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從城區到鄉村,從陸地到湖泊,從國道到鄉道,每一個角落都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戰場。

圖片

《好心綠道》蘇國基 攝

 

將森林城市建設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多方吸引社會資金投入。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超36億元,大規模、大手筆全面鋪開森林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全市共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84922.85公頃,平均每年完成需提升森林質量面積的19.48%。結合城市擴容提質,堅持“綠隨路建”,新建環城林帶144.42公里,新建改造高速公路、國省道綠化帶705.92公里,完善提升水系林網91.01公頃,新建城鄉居住區綠道169.54公里,好心綠道成為廣東首個貫穿中心城區的生態綠道。

圖片

官渡公園

“創森”期間,是茂名市綠化投入最多、綠地提質最快的時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主干道路有景觀、重點區域有亮點、公園綠地有精品”的格局。

 

圖片

茂名市雙山四路

 

實施生態修復

造就城市綠肺

茂名市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打造濱海綠城的必答題,多項生態工程齊頭并進,用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不斷刷新全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在好心綠道,總能看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面孔,盡情品味幸福生活。

圖片

美麗鄉村橋頭村

 

2017年以來,新建及品質提升露天礦生態公園、水東灣海洋公園、官渡公園、新湖公園、春苑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全市公園綠地面積達3356.09公頃,構成星羅棋布的“城市綠肺”。

圖片

春苑公園

昔日寸草不生,被戲稱為“城市傷疤”的露天礦,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復綠面積超500公頃,蝶變為生態公園,創造了工礦遺址生態修復的國家樣板,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持續關注和報道。

 

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小東江,曾是全省聞名的“火水河”,如今變得水清、岸綠、景美,形成集防洪、景觀、休閑于一體的十里濱水景觀帶。曾因圍海造陸、圍塘養殖遭到破壞的水東灣,如今變成遠近知名的人工種植紅樹林恢復基地,先后建立電白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茂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大洲島濕地公園,構成完善的“海上森林”生態系統,是廣東省首批十佳觀鳥勝地。

圖片

水東灣新城海洋公園

 

緊扣生態主題

打造富民產業

茂名市積極做好綠色惠民“大文章”,大力推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綠色產業發展,形成了多頭并進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F有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12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以上林下經濟示范基地7家,特色經濟林24萬公頃,荔枝、龍眼、三華李、番石榴等水果一應俱全,是中國水果第一市。

 

荔枝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電白沉香、化州橘紅、信宜鐵皮石斛、高州油茶等林產品牌初具規模。2021年,全市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226.11億元。

圖片

化州化橘紅生產基地

圖片

森林生態旅游納入全市旅游發展規劃,成為林業產業的新興力量。建成廣東茂名森林公園、天馬山等一批森林旅游景點,大力推進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建設,積極培育“鄉村旅游+生態”新業態。

 

圖片

錢排森林小鎮

 

2017年以來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739個、森林家園70個,處處呈現出生態優美、宜居和諧美麗的新農村景象。5個鄉鎮被認定為廣東省森林小鎮,55個鄉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38個鄉村被評為廣東省森林鄉村,國家田園綜合體落戶茂名“好心湖畔”和大唐荔鄉。依托森林景觀資源,精心打造7條廣東省森林旅游特色線路,成為生態旅游的打卡圣地。

 

圖片

林洲頂自然保護區

 

加強資源管護

鞏固生態成果

茂名市始終堅持在發展中“造綠”、在“造綠”中管護、在管護中發展。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加大森林、濕地資源保護力度,嚴格實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林地定額管理制度。嚴厲打擊違法侵占、破壞林地資源和捕獵、出售野生動物等行為,嚴格落實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度,出臺《茂名市野外火源管理辦法》《茂名市森林防火聯防條例》,進一步壓實各級、各部門森林防火責任。

圖片

出臺《茂名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和常態化,高州市根子鎮柏橋荔枝貢園,被稱為“活的荔枝博物館”,歷經千年仍碩果累累,隨著綠美古樹鄉村、國家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的建設,千年古荔再現靚麗新姿。新中國第一條沿海防護林帶——博賀林帶,著名嶺南派畫家關山月以此為題材繪就的名畫《綠色長城》,懸掛于人民大會堂,如今更加郁郁蔥蔥,迸發出勃勃生機,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

圖片

博賀沿海防護林帶

 

唱響綠色旋律

點燃創森激情

茂名市大力推動“創森”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調動全社會參與森林城市建設的積極性。走進茂名,主要干道兩側、建筑圍擋,公園、車站、校園、小區,可以看到“創森”宣傳牌或電子顯示屏;打開報紙、電視,可以看到森林茂名的報道;拿起手機,可以看到“茂名創森”微信公眾號和“創森”公益短信的推送。

圖片

2019年4月21日“森林城市 森林惠民”主題宣傳活動

建成一批森林文化廣場、濕地科普館、森林博物館,成為向市民普及森林文化知識的科普基地。廣東茂名森林公園建成全省首個森林公園自然體驗示范步道,被認定為全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之一。

圖片

《濱海綠城 好心茂名—茂名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巡禮》畫冊

 

編印《濱海綠城  好心茂名——茂名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巡禮》和《茂名市古樹名木》兩本大型畫冊。“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主題宣傳、森林文化活動日、我為創森加油、攝影大賽等創森宣傳活動此起彼伏,生態文化示范企業、綠色示范社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創森評選活動熱火朝天。

圖片

 “我為創森加油”系列活動之電白站
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露天礦生態公園樹木認種認養認捐”“有喜事來種樹”等活動,廣大干部群眾銘志于林、寄情于林,營造“清風林”“冠軍林”“巾幗林”“人才林”等活動蔚然成風。2017年以來,全市共有1925.96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折算)6302.92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0%以上。

圖片

2022年茂名首場互聯網+義務植樹

 

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宜居指數的攀升,“茂名綠”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也為茂名的高質量發展積蓄了綠色新動能。

圖片

《文明和諧滿園春》張躍 攝

 

茂名,這座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的濱海綠城,綠色宜居、人文和諧的好心之城,正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堅守初心、踐行使命,譜寫綠色華美樂章,建設產業實力雄厚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新增長極。
閱讀 88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