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印象中出門就是沙地,刮風天氣出門,眼睛、嘴里都是沙。并不喜歡沙漠,也從未想過沙地里能種出金銀花。”28日,新疆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阿洪魯庫木鄉胡楊村村民比力克孜·肉孜告訴記者,從“談沙色變”到依靠“沙產業”就業增收,自己成為了見證者。
岳普湖縣地處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該縣鄉村普遍被荒漠化及沙化土地包圍。當地長期以來以種植小麥、玉米等耐旱農作物為主,經濟效益并不高。如何將漫漫黃沙變“桑田”,一直是當地努力探索的課題。
近年來,岳普湖縣經調研分析后發現,金銀花喜陽、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高,從而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發展金銀花產業。該縣阿洪魯庫木鄉大膽“吃螃蟹”,率先在沙漠土質的試驗田上成功種植金銀花。
除了像比力克孜·肉孜一樣的種植戶外,自5月至年底,金銀花共采摘4次,不少民眾通過季節性務工實現增收。據悉,岳普湖縣金銀花產業涉及農戶4800余戶,其中覆蓋貧困戶2300余戶,戶均年收益達到1.5萬元以上。
岳普湖縣案例是新疆“沙產業”的縮影。眼下,新疆“為沙所困”的縣市已逐漸摸索出以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為重點的特色沙產業,開發出飼料、藥品、食品、果品等一系列沙產業產品。種植、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相關產業鏈不斷延長,產值持續增加。
岳普湖縣“沙漠生金”本領并不單一,該縣近年來利用沙漠資源,打造旅游精品路線;通過“旅游+就業”模式,為貧困民眾創造就業機會。在岳普湖縣“達瓦昆沙漠旅游風景區”,吐爾洪·阿布拉依靠沙漠吃上了“旅游飯”。
“以前就是守著家里10畝地,日子過得緊巴巴。3年前在政府幫助下,我和妻子貸款在景區開起了烤肉店。”吐爾洪·阿布拉依告訴記者,“隨著游客越來越多,店鋪也‘升級’了。我雇了20多名員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農家樂現在能做各類新疆美食,成為了游客在景區吃飯的‘打卡地’。”
如今,達瓦昆沙漠旅游風景區吸納就業175人,旅游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當地政府介紹,今年因疫情原因,景區開放時間較短,也由此獲得硬件設施提升改造的機會,屆時會以更優質沙漠旅游資源接待海內外來客。
目前,新疆已擁有36個國家沙漠公園(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國家沙漠公園最多的省區。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新疆有2466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