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樹鼩:別名北樹鼩_緬甸樹鼩,為樹鼩目、樹鼩科、樹鼩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東南部,中國(海南在內的沿海島嶼)、泰國、孟加拉、緬甸、印度、尼泊爾、柬埔寨、老撾、越南。野生于熱帶、亞熱帶落葉和常綠森林和次生林。1841年命名,共8個亞種。我國近年開發的實驗動物,主要用于神經、消化系統研究及甲、乙型肝炎、輪狀病毒、致癌,計劃生育研究。全基因組測序分析,親緣關系與靈長類最接近(約93.4%),廣泛用于組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神經系統、代謝系統和免疫系統等領域。
善攀登,跳躍,行動敏捷,膽小易驚,黎明和黃昏時最為活躍,中午活動較少。有較強的領地意識,使用氣味標記來指示其領地的范圍。雌性成對生活,不群居,雄性兇暴,兩雄?;ハ嘁Ф?。
中緬樹鼩形態特征
頭體長12-21cm,尾長約14-20厘米,重50-270g。體背毛以橄欖褐色為主,頸側有淡黃色條紋,腹毛由灰色至污白色,不同亞種而略有變化,背腹之間毛色界線分明,尾毛與體色相同。前后足均具有五趾,每趾都有發達而尖銳的爪、吻部尖長,耳較短,頭骨的眶后突發達,形成一骨質眼球,腦室較大。指名亞種毛色為粟紅色,頜下及腹部為淺灰色毛。
中緬樹鼩生活習性
能發出8種不同的聲音用于警報、注意、接觸和防御,其聲音范圍從0.4hz到20khz,聲音結構取決于個體的狀態和動機,音調隨著恐懼的增加而增加。雌鼩如長時間受驚,處于緊張狀態時,會出現不育癥、墮胎,甚至產后吃仔等現象。
中緬樹鼩飼養方法
喜歡潮濕的環境,溫度25℃左右,濕度45-50%以上。野生個體多在丘陵,平原近農舍旁的灌木丘林里活動,有時出入于農舍園宅,行動靈活,在土堆挖洞作穴,亦有在樹上筑巢,常見單個出沒于叢林或村道、園內。食物以蟲類為主,也可食用幼鳥、鳥蛋、谷類、果類、樹葉等。
中緬樹鼩繁殖方式
一夫一妻,雌鼩接受雄鼩,會形成穩定的繁殖對,并繼續在一起繁殖。樹鼩交配繁殖并沒有特定的時間,也沒有發現季節性高峰期,可在一年的任何時間進行。雌鼩發情期8-12天,妊娠期41-45天,每次產仔1-5只。剛出生幼仔體重約10g,全身無毛,皮膚粉紅,眼閉,只會蠕動,5至6天皮膚變黑,開始長毛,14至21天開眼,3周開始走動,4周可跳動,5至6周斷奶而獨立生活,4-5個月達到性成熟。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zhongmianshuj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