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土文化 賦能鄉風文明
楊茂芳 陳先義
鄉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不斷滋養著中華兒女,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精神氣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為做好鄉土文化振興,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以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干勁,振興鄉土文化,賦能鄉風文明。
振興鄉土文化的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證。要積極發揮文化鑄魂塑形賦能的強大力量和功能,實現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鄉土文化的歷史淵源及種類。鄉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智慧結晶,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動力源泉。在祖國西南邊陲的臨滄大地,是一塊滋生培育鄉土文化的沃土。以鳳慶縣新華彝族苗族鄉為例,有彝族苗族獨具特色的飲食醫藥、民族民間歌舞、紡織、刺繡、民樂、節慶、體育等優秀傳統文化。然而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城市經濟飛速發展,農村經濟社會日新月異,許多鄉土文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做好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迫在眉睫。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地名來歷、傳說故事、飲食醫藥、名人傳記、古建遺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民樂歌舞、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
振興鄉土文化的對策舉措。一是錨定振興鄉土文化工程。要高度重視并善于汲取鄉土文化中的民眾智慧和經驗,并結合新時代要求和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弘揚鄉土文化作為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實施新時代文化工程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自覺踐行主流價值,凝聚起齊心協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二是不斷推進文化設施建設。要不斷推進農村基礎文化設施改造建設,完善拓展農村文化廣場等文化陣地的現代知識傳播功能,扎實推進面向農民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心組織佤族“摸你黑”、傣族“潑水節”、苗族“花山節”、拉祜族“搭橋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慶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三是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要積極探索“文化+”思路,將鄉土文化因子融入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民生活中,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型農業,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要結合資源優勢和發展需求,在農產品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形成具有文化底蘊、“一村一品”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四是文化助推美麗家園建設。要用鄉土文化資源優化鄉村聚落、鄉村建筑等,積極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創造鄉村宜業康養環境,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五是運用鄉土文化成風化俗。要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各地尚善、尚美、尚賢、尚德、尚廉的地域文化基因,積極打造區域道德品牌,為引領鄉村風尚建設、培育淳樸鄉風提供豐厚滋養。
(作者單位分別系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海社區;鳳慶縣新華彝族苗族鄉文化服務中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