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雙碳資訊 > 氣候變化 > 正文 站內導航
[]

藍天背后仍有“看不見”的污染?生態環境部揭秘讓人“愛恨交織”的臭氧

媒體:生態環境部  作者:內詳
專業號:林森 2025/6/30 8:14:06

明明是藍天,為何氣象預報仍提示有污染?這背后的“元兇”就是“臭氧”。當前正是臭氧污染高發季,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6月25日在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我國臭氧污染出現早、范圍大,生態環境部正從多方面發力加強臭氧污染防治。

臭氧為何讓人“又愛又恨”?裴曉菲解釋道,臭氧存在于地球的對流層,以及對流層之上的平流層。平流層的臭氧為自然產生的,經過長期積累形成臭氧層,可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是名副其實的“地球衛士”;對流層的臭氧是人類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由機動車尾氣和企業排放等人為產生,是對人類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產生傷害的“隱形殺手”。

從氣象條件來看,光照充分、高溫、低濕的氣象條件有助于對流層臭氧的產生,因此臭氧污染多發于晴朗少云的春末及夏秋季。今年1-5月,全國臭氧濃度為1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0.7%。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會商結果,今年6-9月,我國大部地區氣溫預計偏高,從氣象條件上看,更容易形成臭氧污染。

盡管我國臭氧污染上升趨勢已得到初步控制,近三年趨于平穩。但在今年3月26日,全國有80個城市出現臭氧超標,較常年平均開始時間提前1個月。5月26日-30日,首次出現連續5天單日臭氧超標城市數量“破百”,臭氧污染區域性特征更加突出。且在污染程度上表現出“北輕南重”的特點,裴曉菲說,這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區氣溫同比偏高、降水偏少,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再加上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仍處高位。

面對不利氣象條件,裴曉菲表示“人更要努力”。他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從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和光化學監測網絡建設、持續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問題排查整治、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四個方面治理臭氧污染,同時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的協同控制。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閱讀 5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