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際的沙丘上,生長著大片的梭梭和紅柳,枝條間不時有大蕓冒出來。這是記者1月5日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庫木博斯坦村的一處沙丘上看到的喜人一幕。
“自沙地里栽種梭梭、紅柳和大蕓后,沙塵少了,農民也受益,實現了生態和富民‘雙贏’。”沙雅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趙宇翔說,摸索出的沙產業已成農民的又一增收途徑。
沙雅縣緊靠塔克拉瑪干沙漠,其境內蓋孜庫木鄉庫木博斯坦村和塔河管委會部分村被沙丘包圍。自2011年開始,該縣引進項目發展沙產業,10年間種植梭梭、紅柳及大蕓面積逾萬畝,既綠了沙地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畝產大蕓150至200公斤,每公斤13元的市場價,沙產業的發展讓種植戶黃通成了最大受益者,種植梭梭和大蕓7000畝,黃通每年盡享沙產業帶來的高額回報,也讓他對今后的沙產業充滿了信心。
“我種植梭梭和大蕓有七八年了,增收明顯,明年我再擴大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萬畝。”黃通說。
把漫漫黃沙變致富“寶地”,眼下,地區各地沙產業紛紛興起,沙地種植的肉蓯蓉、枸杞、甘草等特色藥用植物,及開發出的飲料、藥品、保健品等沙產業產品,帶動了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統計顯示,自“十三五”以來,地區154.8萬畝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的沙化土地得到了進一步治理。近年來,地區各地利用沙漠資源,打造旅游精品路線,通過“旅游+就業”模式,為困難群眾創造就業機會,使得以沙漠生態旅游為重點的沙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新和縣沙漠花海景區原是一處沙漠,4年前該縣引進旅游開發企業,規劃建造了集觀光休閑、沙漠體驗等旅游項目為一體的沙漠景區,成為新和縣的“打卡地”,帶動當地50余名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十三五”期間,地區共建立沙雅縣、阿瓦提縣等6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面積達10.261萬公頃,庫車龜茲國家沙漠公園、沙雅國家沙漠公園2個國家沙漠公園已獲得批復,意味著沙漠生態旅游又將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引擎”。(阿克蘇地區林業和草原局 劉紅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