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保護地動態 > 自然保護區 > 正文 站內導航
[]

駝鹿

媒體:Sbike網頁  作者:Sbike
專業號: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 2025/7/11 8:41:01

駝鹿:別名麋_犴_罕達犴_堪達犴_歐亞駝鹿,為偶蹄目、鹿科、駝鹿屬哺乳動物,原產于歐洲、亞洲大陸的北部、北美洲加拿大及美國阿拉斯加地區。我國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野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針葉林及混交林。1758年命名,共8個亞種。頭大眼小,臉部很長,頸部很短,鼻子肥大并且有些下垂,上嘴唇膨大而延長,比下嘴唇長。其角面粗糙,呈水平方向伸展,中間寬闊,很像仙人掌。體色通常棕黃,但偶爾也有全身為白毛的,被稱為“白駝鹿”或“白化駝鹿”,十分珍稀,出生的比例大約為一萬分之一。

鹿科駝鹿屬唯一物種,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鹿科動物,比大多數犀牛都高,并擁有鹿科最大的角。高大的身軀及長腿很像駱駝,且肩部高聳酷似駝峰,因此得名。僅雄獸的頭上有角,形狀特殊,與其他鹿類不同,不是枝叉形,而是呈扁平的鏟狀。

駝鹿形態特征

體長200-260cm,肩高160-240cm,重400-700kg。肩部特別高聳,則又像駱駝背部的駝峰,因此得名。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夏季毛的顏色比冬季深得多,不同亞種的毛色也有所不同。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食草動物,單獨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動。與鹿科掌骨結構不同,且上犬齒萎縮或完全缺失。我國境內的駝鹿體重一般400-600kg,但北美洲的亞種體長可達300cm,重可700kg以上,最高記錄為1000kg左右,堪稱鹿類中的龐然大物。

駝鹿生活習性

雄鹿通常單獨生活,雌鹿和小鹿集群而居,常集成5-10個的小群。駝鹿為了尋找食物,一年中遷徙可長達300km。無論是留居還是遷徙,都有特定的家族范圍。白晝活動,除了嘴巴外,身體上的汗腺不多,所以當溫度太高時,會發生熱應激,導致心率加快,從而加速循環,從而導致能量消耗的不必要增加。

駝鹿飼養方法

為適應嚴酷環境,進化出了許多高超的生存本領。除眼睛近視外,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雖身軀高大顯得笨拙,但實際動作相當靈活,能以55km的時速連續跑幾個小時。還是會跳高的鹿,能一躍而起,取食高處的樹枝樹葉,它還是名副其實的“游泳健將”,一次可以游泳20km,不少人見過它橫渡海峽,還能潛到5-6m深的水下去覓食水草。以各種闊葉樹的營養部分為食,還吃灌木,如藍莓和石南花、矮灌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還有舔食鹽堿的習性。

駝鹿雌雄分辨

雄鹿擁有巨大的鹿角,且掌形與雌鹿不同。雄獸和雌獸的喉部下面都生有一個肉柱,上面長著很多下垂的毛,稱為頷囊,但雄獸的更為發達。

駝鹿繁殖方式

3-4歲時達到性成熟。一只獲勝的雄獸一般僅與1-2只雌獸交配。雌獸的妊娠期為242-250天,一般在翌年5月末至7月初產仔,每胎產1仔,偶爾產2仔。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為70-82cm,體重為10-12kg。產仔后雌獸立即站立起來,為幼仔舔干身上的濕毛,幼仔也開始掙扎著站立起來,但又會摔倒下去,反復多次后,才能勉強站起。幼仔生長很快,尤其在最初的6個月內。10-14天之后開始跟隨雌獸活動,1個月后開始吃草和嫩樹葉,哺乳期大約為3個半月。1歲以后就能獨立生活。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tuolu/

閱讀 8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