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如何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基因層面的演化策略是進化生物學的核心議題。傳統觀點聚焦于基因增益對適應的作用,而“少即是多”假說則提出基因丟失可能通過精簡功能、降低代謝負擔賦予優勢。然而,大規?;騺G失究竟是無目的的中性結果還是主動的適應性選擇,仍是學界爭論的焦點。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作為全球廣泛栽培的食用菌,其野生群體遍布歐、亞、美,包括青藏高原等多樣環境,成為探究這一科學問題的理想對象。
近日,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趙瑞琳團隊題為“Pangenome reveals large-scale gene loss as a key strategy for adaptive evolution in Agaricus bisporus”的研究論文(https://doi.org/10.1111/jse.13188)。該研究通過構建雙孢蘑菇的泛基因組,首次揭示了大尺度基因丟失作為關鍵適應性策略的進化新機制,為理解物種快速適應環境變化提供了新視角。
研究團隊對550株雙孢蘑菇進行高深度基因組測序,構建了包含30,793個基因的泛基因組。群體基因組分析鑒定出四個遺傳譜系:全球廣泛分布的混合(MIX)譜系,以及歐洲、美洲和高原(Highland)的地區性譜系。該研究發現MIX譜系存在“基因凈化”機制,即MIX譜系核心基因的有害突變頻率顯著低于其他譜系(遺傳負荷降低3.2%-7.7%),其雜合有害突變也顯著減少(降低6.2%-17.0%)。此外,這種“基因凈化”是一種適應性選擇驅動的大規?;騺G失,主要富集在DNA損傷修復相關基因中;而對于來自該譜系的商業菌株,發現其丟失基因(如免疫相關鋅指蛋白)可能造成抗病性變化。這些丟失與提升基因組穩定性以應對環境壓力有關,而且受到顯著正選擇壓力,所以并非中性結果,而是適應性進化的產物。
該研究首次在大型真菌中證實大規?;騺G失是物種主動采取的適應性進化的一種策略,而非中性進化的副產物。這為“少即是多”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分子證據。本研究揭示了大型真菌適應性進化的新機制,也為理解生物多樣性形成提供了關鍵案例。
圖1. 基于泛基因組學的雙孢蘑菇的群體遺傳學研究。研究通過泛基因組學揭示雙孢蘑菇MIX譜系在全球擴散過程中發生遺傳負荷降低、大規模的基因選擇性丟失的有趣現象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趙瑞琳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博士生陳國濤為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責編:王率真
ABOUT JS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是以分類、系統發育和進化為核心內容,以描述和理解生物多樣性為服務目標的多學科綜合性國際學術期刊,主要發表系統與進化生物學領域的研究成果。JSE是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項目(2013–2018)和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2019–2023、2024–2028)支持期刊。最新JCR 5年影響因子3.3;CiteScore 8.2,在生態、進化、行為和系統學學科處于Top 8%。獲第三屆、第四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獎;2024年連續第十三年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獎;為首屆“中國期刊封面設計精品展”入展期刊,入選2025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精品期刊展。
長按關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