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保護地動態 > 自然保護區 > 正文 站內導航
[]

婆羅洲須豬

媒體:Sbike網頁  作者:Sbike
專業號: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 2025/7/10 14:34:30

婆羅洲須豬:別名西部婆羅洲須豬,為偶蹄目、豬科、豬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南部文萊、印度、馬來西亞。野生于濕潤的常綠的雨林和紅樹林。1838年命名,共2個亞種。早上和傍晚最活躍,中午在泥塘打滾休息或睡覺。在人類居住區,常在夜間活動,偷吃農作物。擅長游泳,也具有較好的登山和跳躍能力。常跟隨長臂猿和獼猴,以靈長類動物掉落的果實為食。

面部擁有獨特的毛發,在鼻梁上最濃密,而巴拉望須豬的面部毛發在下頜最發達。族群通常較分散,但偶有上百只規模的遷徙種群,以尋找足夠的食物,這種行為在豬科家族中很罕見。在果實較多和食物豐富的地區,通常不出現這種遷徙。

婆羅洲須豬形態特征

體長12-150cm,肩高70-90cm,重57-120kg。渾身覆蓋有粗糙而稀疏的長毛,淺灰色至棕灰色,也有的呈紅褐色、深棕色。頭大身小,有豬類最瘦的軀干和最長的豬頭,耳朵小而尖。眼睛小,耳朵長,聽覺好。鼻子很突出,嗅覺很發達。兩性的鼻子上均有一組由下犬齒形成的獠牙,雄性的長達25cm。身體強壯且敏捷。頸部短,尾巴細細的像一條小棍子。每只豬蹄只用第三和第四個腳趾行走,而第二和第五個腳趾則很小,不接觸地面。

婆羅洲須豬生活習性

擁有豬科獨一無二的遷徙方式,數百只為了遷徙集結在一起,遷徙的豬群由老公豬帶領。晚上在寬闊的路徑上行進,白天隱入灌木叢中休息。婆羅洲須豬總是在同一條路線上旅行,并且在一年的同一時間。在遷移過程中,比平常少了一些膽怯。尚不清楚這些遷移中的族群應對食物供應的變化是否由于定期的遷徙周期決定。

婆羅洲須豬飼養方法

家庭組由母豬和幼豬組成,因為經常有其他的雌性和小豬加入,就會形成較大的群體,有記錄多達數百只的族群。除繁殖外,成年雄性通常是孤立行動的。雜食性,用長長的鼻子在地上挖掘蚯蚓和植物根莖,也吃水果和膠樹幼苗。在海岸沿線,也會以死去的魚為食,也吃動物如無脊椎動物和腐肉等。主要天敵為虎、豹、云豹和蟒蛇。

婆羅洲須豬雌雄分辨

雄性略大于雌性。鼻梁和臉頰上有一股粗糙濃密的毛發“胡須”,胡須在雄性中更明顯,長達15cm。胡須和鼻盤之間以及眼睛周圍的深色皮膚加強了胡須的白色(通常是黃色或銀色)。臉部細長,雄性頰部有兩對面疣(皮膚表面瘤狀突起)但很小,被胡須覆蓋,雌性則無。豬仔的皮毛有獨特的淺色條紋圖案,背部中間有深褐色條紋,每側身體有有三條淡黃色和三條深棕色條紋。在大約5周齡時開始褪色,臉部毛發生長也在這個時候開始。

婆羅洲須豬繁殖方式

全年可繁殖,當果樹結束其開花周期時,交配活動具有顯著的峰值。求愛期間會產生唇腺信息素和唾液泡沫。在求愛期間,公豬會吟唱同時輕推母豬的側翼并嗅其生殖器區域。交配可持續長達十分鐘,在此期間,螺旋陰莖適合于帶槽的子宮頸,并且在交配后形成塞子。妊娠期約4個月,野外90-120天,人工飼養100-160天不等。每窩產3-12只仔豬。3個月大斷奶,與母豬一起生活約1年。當食物充足時,1年內可產2窩。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poluozhouxvzhu/

閱讀 5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