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林場種苗動態 > 林木良種基地 > 正文 站內導航
[]

首屆瀾湄流域林業大學校長論壇到宜良縣國有花園林場實地調研

媒體: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  作者:宜良縣林業和草原局
專業號:昆明市西山林場 2023/9/11 16:27:06

2023年9月7日上午,在西南林業大學校長王衛斌帶領下,參加“首屆瀾湄流域林業大學校長論壇”的50余名中外嘉賓到宜良縣國有花園林場草甸林區麝達林麝科普教育基地進行實地調研。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強、昆明市林業和草原科學所所長段麗華、中共宜良縣委副書記袁亭聚、宜良縣林業和草原局班子成員、云南麝達林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陪同調研。


3876392_1028x768

花園林場草甸林區麝達林麝科普教育基地,建于2019年,基地建設以花園林場林地資源為依托,以西南林業大學和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為技術支撐,以云南麝達林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建設主體,形成一套“政府引導、企業出題、高校解題”的“政產學研”高度融合的典型示范。2022年12月,被昆明市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科普教育基地。

麝達林麝科普教育基地占地面積1000余畝,包含了林下食用野生菌擴繁示范區、林麝生活圈舍和林麝回歸自然科研實驗區、林下中藥材種植適生示范區、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區和森林休閑康養示范區。


3876393_1028x768

調研林下食用野生菌擴繁示范區。講解人員介紹了干巴菌、雞樅、青頭菌、牛肝菌等野生菌的形態特征、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調研組指出,林下野生食用菌的擴繁能夠提高野生食用菌的產量,達到野生菌經濟效益最大化。


3876394_1028x768

調研林麝生活圈舍和林麝回歸自然科研實驗區。講解人員詳細介紹了林麝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人工繁育的關鍵技術以及野外回歸試驗的措施和目的。調研組明確,林麝基地建設以保護—人工繁育—野外回歸試驗—自然放歸為主旨,尊重林麝自然習性,補充了野生種群的數量,推進野生種群的重建,具有顯著的瀕危物種保護效益,積極響應了國家及云南省瀕危動物保護政策。


3876395_1028x768

調研林下中藥材種植適生示范區。林下中藥種植示范區主要種植有白芨、滇黃精、板藍根、天麻、黨參、半夏、滇重樓、藏紅花等10余種中藥材。調研組認為,林下中藥材的種植試驗,既可以充分提高林地的利用率,也能夠保障中藥材的藥性,更為將來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推廣奠定了基礎,應當給予肯定和鼓勵。


3876395_1028x768

調研森林可持續經營示范區和森林休閑康養示范區。調研組強調,圍繞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以目標樹經營理念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尤其是在華山松林開展森林經營試驗示范,培育高產高質華山松用材林,可以穩步提升森林質量。而森林休閑康養是林業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產業,以優美的森林環境和濃郁的生態文化為基礎,配以相應的休閑、養生、醫療設施,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依托優良的森林資源建設“森林休閑康養區”能夠充分推進林業生態價值的實現。

調研結束后,調研組對宜良縣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產業,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給予了肯定。對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西南林業大學等部門致力于林業科學研究工作,將科研成果落實到山頭地塊表示了認可。調研組要求宜良縣再接再厲,打造麝達林麝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推廣科普基地成果,致力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努力實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

據悉,“首屆瀾湄流域林業大學校長論壇”于9月4日—8日在昆明召開,此次論壇由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和西南林業大學聯合主辦,并報省政府外事辦公室批準的一個重要國際會議。此次論壇旨在服務云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助推瀾湄流域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綠色發展,提升云南林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信息來源:宜良縣林業和草原局

信息來源鏈接:https://lcj.km.gov.cn/c/2023-09-08/4773606.shtml

閱讀 17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