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師二二四團依托防護林、紅棗林筑起“綠色長城”,將沙漠牢牢鎖?。ㄙY料圖片)。近年來,十四師昆玉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雙向發力推動沙漠生態治理和沙產業發展。該師二二四團在全疆率先探索建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具的紅棗種植基地,出產的“和田玉棗”享譽全國,年產值突破17億元。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一師阿拉爾市光伏治沙項目(資料圖片)。一師阿拉爾市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光熱資源豐富。近年來,該師市聚焦落實“雙碳”目標任務,積極布局光伏治沙項目,努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孫國權 攝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彥呼交嘎查其白線防沙治沙項目區,治沙工人在道路兩側拉滴灌帶,以提高草方格中的植物成活率(資料圖片,無人機拍攝)。多年來,在內蒙古科爾沁沙地主要分布地域,赤峰市和通遼市兩地因地制宜,綜合運用草方格固沙、以路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種手段,推進沙地治理。據預計,到2030年,內蒙古將新增完成科爾沁沙地沙化土地綜合治理1100多萬畝。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烏瑪(內蒙古烏海市至青?,斍呖h)高速青銅峽至中衛段穿越騰格里沙漠的路段,兩側設置了生態防護帶(資料圖片,無人機拍攝)。中衛市探索創造了被譽為“治沙魔方”的草方格治沙技術和“五帶一體”鐵路防風固沙體系,開創了中國沙化土地治理的先河。借助“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中衛市累計治理沙漠10萬公頃,“逼退”騰格里沙漠25公里,創造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奇跡。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在二師三十八團至塔中沙漠公路沿線,工人進行防沙固沙網格鋪設作業(資料圖片)。三十八團通過植樹造林、荒漠化治理等措施,逐步在沙漠邊緣建起綠色生態帶,片片綠洲成為抵御風沙、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屏障。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諶慧 攝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