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執法監管和保護修復,使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保持在315萬平方公里以上。然而現實中,以土地綜合整治名義隨意調整生態保護紅線,以及各類違規批準建設旅游觀光項目等侵占、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筆者認為,要加快構建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守好生態保護紅線,進一步筑牢美麗中國建設的生態安全根基。
其一,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屬地管理責任。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既需要國家層面統籌謀劃和系統部署,更需要強化屬地管理責任。要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厘清不同層級、部門、崗位之間的職責邊界,將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目標、任務和要求分層分級落實到崗、具體到人。與此同時,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加強對生態保護紅線的指導協調、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和聯合執法機制,并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將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
其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保護與修復。各類生態環境要素不是機械聯結,而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以優化調整后的自然保護地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復。二要從生態系統多樣性出發,摸清生態保護紅線生物多樣性資源家底,實施重大工程,建設保護廊道。三要從生態系統自組織性出發,在生態保護紅線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努力找到生態保護紅線保護與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
其三,分區分類實施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不是“無人區”,在符合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可以允許有限人為活動,但要確保其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在堅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的基礎上,對于生態保護紅線內兼具生態功能、農耕文化等復合功能的區域,探索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雙重”管理制度;對于已經調出生態保護紅線的永久基本農田、礦業權、人工商品林等區域,探索實施生態化管控措施,減少生態保護紅線周邊地區人為活動對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系統的干擾。
其四,探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補償機制。要加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地區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入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環境要素補償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轉移支付分配因素。推動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區和受益地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等利益調節方式,增強生態保護地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可在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原生態種養模式,以村集體或合作社的組織形式開展生態服務業,探索生態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努力把蘊含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其五,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綜合監測網絡體系。生態保護紅線能否守得住,綜合監測網絡體系是重要支撐。各地可依托地面各類監測站點和衛星的生態監測能力,優化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測點位布局,加強各部門數據和成果實時共享,提升自動監測預警能力。圍繞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系統結構、布局、質量、功能和風險等要素,分區分類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指標體系,完善生態補償監測支撐體系,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系統質量監測評估,強化對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各類用地變化及人為活動情況的監督檢查。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各類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及時向社會公開生態保護紅線分布、監測、保護狀況等信息,形成全社會共保、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198918347970603128&item_id=2198918347970603128&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