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小麥的重要產區,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60%,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隨全球氣候變暖,黃淮海地區氣溫上升、降雨增加,全年光溫水資源更加豐富。適應氣候變化,在黃淮海地區推進小麥適期晚播,有利于培育壯苗,避免冬前旺長,減少水分消耗,實現安全越冬。當前,“白露”已過,小麥秋冬種即將展開,適期晚播育壯苗的關鍵時期。
小麥適期晚播技術:
(一)精細整地。突出抓好深耕(松)耙壓整地、稈粉碎均勻還田、施足底肥補足底墑、播后鎮壓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規范化耕整地技術,全面提高整地質量,打好麥播基礎,確保播種質量。對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力爭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為宜,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對旋耕整地麥田,旋耕深度要達到15厘米以上,旋耕兩遍后鎮壓耙實。秸稈還田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做到“切碎撒勻、草土混勻、鎮壓耙實”。選用大中型拖拉機深耕或深旋滅草還田,深耕埋草深度應達到25厘米以上,深旋埋草深度應達到12~15厘米,做到草土混勻,防止富集于播種層。適墑鎮壓,做到鎮壓耙實、踏實土壤,特別是秸稈還田地塊。墑情適宜時可在播種前后鎮壓,土壤過濕時應推遲鎮壓時間。
(二)適時晚播。以冬前積溫和選用品種特性為基本依據,科學確定適宜播期。黃淮海地區主要種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種,適宜播期分別為日平均氣溫16℃~18℃和14℃~16℃,進入越冬期達到壯苗標準分別為主莖葉齡6葉和6葉1心,約需0℃以上積溫550℃以上,冬前主莖葉齡不低于3片葉是晚播小麥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適期晚播進入越冬期至少需要0℃以上積溫400℃以上。
北方冬麥區適宜晚播期10月5日——12日、不遲于10月15日,黃淮海北片為10月7日——15日、不遲于10月20日,黃淮海南片地區為10月15日——25日、不遲于10月30日。以培育冬前壯苗為標準,精準確定播量,一般北部冬麥區畝基本苗25萬30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20萬~25萬、黃淮南片15萬~18萬。播種時日平均氣溫低于15℃后,每推遲一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萬,但最多黃淮冬麥區不宜超過35萬、北部冬麥區不宜超過40萬。
(三)冬前管理。播后鎮壓,播前耙平壓實,帶鎮壓器的播種機要做到隨播隨壓,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后要適時用鎮壓機鎮壓,并保證鎮壓力度和均勻度,做到土壤沉實、種土密接,減少土壤透風跑墑,促進麥苗生長,培育冬前壯苗。澆好越冬水,對缺墑麥田和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的麥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時下滲時節水灌溉,灌水后及時劃鋤,松土保墑,防止地表龜裂,避免透風傷根死苗。對沒有澆水條件的麥田,每次降雨后及時劃鋤保墑,保苗安全越冬。
做好除草防蟲,利用冬前麥田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小麥3~4葉期、雜草2葉1心至3葉期,選用適宜藥劑,防除麥田雜草;對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較重的麥田,選用適宜藥劑兌水拌細土,結合鋤地施入土中。同時加強冬前麥田管護,杜絕畜禽啃青,確保麥苗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