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狐:別名寇巴俄狐_厄瓜多爾胡狼,為食肉目、犬科、偽狐屬哺乳動物,原產于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爾和秘魯,在安地斯山脈以西地區最為普遍,多棲息于開放遼闊的地區及落葉林。1782年命名。聽覺、嗅覺發達,性狡猾,行動敏捷。
南美洲大陸體型僅次于鬃狼的第二大的犬科動物。其外表很像赤狐,毛呈灰及紅色,下巴白色,腳紅色,背上有一斑紋。尾較長,具尾腺,能施放奇特臭味。雖腿腳較短,爪子卻很銳利,跑得也很快。
山狐形態特征
體長44-92cm,重3-4kg,體形纖長,吻尖而長,鼻骨細長,額骨前部平緩,中間有一狹溝,耳較大,直立高而尖。下巴和腹部是白色至淺黃褐色。耳朵、脖子、腿、體側面和頭頂部是黃褐色或紅褐色。尾形粗大,覆毛長而蓬松,尖端具黑色。毛色因季節和分布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夏季略淺,冬季略深。生活在北部地區的毛色較淡。除指名亞種外,還有玻利維亞亞種Andina、火地島亞種Lycoides、巴塔哥尼亞亞種Magellanicus、北方亞種Reissii、阿根廷亞種Smithersi。
山狐生活習性
喜歡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與交配對像及伙伴們在一起。白天隱蔽在洞中睡覺,夜晚捕食,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時白天也會出來尋找食物。長長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顒有螒B因地域不同而各異,在阿根廷、秘魯高地、智利沙漠和麥哲倫是晝伏夜出,但在智利中部只在日落黃昏后出來活動。多在山坡活動,經常棲息在大石縫或山溝里,只在繁殖季節才住在窩里。
山狐飼養方法
居于土穴、樹洞或其動物的棄洞中。在北方地區常利用獾洞,或加以擴大而利用之,有時甚至與獾同棲一洞群。主要吃嚙齒目、兔、鳥類及蜥蝪,有時也會吃植物及腐尸。
山狐繁殖方式
一年后性成熟。繁殖期為每年8-10月,妊娠期55-60天,平均產仔數為3-6只。幼崽體重平均170克,幼仔生下來時緊閉眼睛。2個月斷奶,長成成體要7個月左右。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shan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