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北京) | 2018 年 2 月 16 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祭(臘月初八)或祭灶(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春節來歷
臘祭說
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作“犧牲”祭祖宗。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腌制的豬、牛、羊肉稱為“臘肉”,也和臘祭有關。先秦兩漢時期原始的“春節”以祭祖習俗為主。東漢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禰。”故而有春節起源于臘祭的說法。
虞舜祭祀說
更為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的祭祀活動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歷法的歲首,代代流傳下來,逐漸演變為我們今天的春節。
年獸說
最為通行的一種說法,相信朋友們一定耳熟能詳。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在除夕夜會進村吃人,村民會居家避難,唯恐避之不及。后來人們發現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
除夕
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農歷年的最后一天。它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以后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的習俗。
傳統習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飯、守歲、接神、踩祟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傳統習俗:開門炮仗、貼春聯、拜年、占歲、飲屠蘇酒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這一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卻有不同。
傳統習俗:祭財神(北方)、回娘家(南方)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豬的日子,故稱“豬日”,在這一天里,人們習慣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傳統習俗:燒門神紙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傳統習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羅,扔窮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習俗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傳統習俗: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加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
傳統習俗: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春節美食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各有不同:北方有白糕饦、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明清時期,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并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
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春節冷知識
1. 最早和最晚的春節
今年的春節是2月16日,小伙伴們是不是覺得已經很晚了呢?其實,春節的時間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浮動,“最早的春節”和“最遲的春節”可能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歷法計算(如果農歷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 =)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2. “閏春節”
聽說過“閏年”、“閏月”,你聽說過“閏春節”嘛?如果一年有兩個正月,是不是會過兩次年呢?但是,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農歷閏正月只會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而且,如果某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后,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這些地方的小朋友們多么幸福呀~
3. 春節和元旦
民國之前,春節又稱“元日”“元旦”,民國初年為了將農歷新年和公歷新年區分開來,袁世凱將農歷新年定名為“春節”,公歷新年定名為“元旦”。感謝袁世凱同學讓我們有兩個假期~
4. 小年到底是哪天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習俗是很相似的,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
5. 消失的“大年三十”
農歷中按照月相盈虧計日,有大小月之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從1980年到2030年這50年里,共有19年出現了沒有“大年三十”的情況。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