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梅香藏不住了!這顆果子讓舌尖穿越千年~
洱源縣城。圖源 洱源文旅
洱源縣靜臥于云南大理州北部,作為洱海的源頭,這里山巒層疊,氣候溫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一顆承載千年文明的青梅。盛夏時節,枝頭掛滿青翠的梅果,空氣中彌漫著微酸的果香,這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一部活著的白族文化史書。
洱源:青梅香飄千年
洱源青梅。圖源 洱源縣委宣傳部
中國的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古人已開始食用青梅,《周禮》中記載的祭祀禮器“籩”所盛放的“核撩”,即為早期梅子的稱謂。
這份與梅相關的緣分,在洱源落地生根、綿延至今:當地種植青梅的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明清時已成規模,算來已有千余年。
洱源青梅。圖源 洱源發布 羅新才 攝
得益于四季溫潤、光照充足、干濕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洱源成為梅樹生長的天然福地。這里出產的梅子以果大核小、色澤青翠、酸爽可口著稱,富含有機酸與維生素,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
依托這份天賜好物,洱源因梅而興,被冠以“中國梅子之鄉”“中國古梅之鄉”的美譽,更是云南省唯一的省級果梅基地,在全國100個“特色經濟林產業示范縣”中,成為唯一的果梅基地示范縣。2007年,“洱源梅子”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認證,2023年更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成為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產業標桿。
而洱源青梅的意義,遠不止經濟作物,它更是當地的文化載體。一代代人傳承的制梅技藝,將青梅轉化為雕梅、燉梅等風味,讓這份古老滋味,在蒼洱大地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指尖上的“梅花”:雕梅的藝術密碼
洱源雕梅。圖源 洱源縣委宣傳部
洱源雕梅,是白族先民以青梅為料,在果面精雕花紋后精制而成的傳統名食。這份“指尖上的藝術”,早在唐朝南詔時期便融入當地生活——據載,當時白族百姓已有互贈雕梅的習俗,千年技藝由此綿延。
其制作堪稱精工細作,需經選材、定形、雕花、去核、塑形、脫酸、浸釀七道嚴苛工序,歷時月余,方能將梅子蛻變為金黃透亮的“一朵金花”。
其中,雕花步驟是最需要技巧的步驟。人們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使得果核能從空隙中取出,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這般繁復而精巧的技藝,讓雕梅在2022年12月入選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鐫刻著時光印記的文化瑰寶。
洱源雕梅。圖源 洱源縣文化和旅游局
雕梅的價值,遠不止于舌尖滋味與饋贈佳品。在白族社會,它是女性智慧的具象符號。
女孩自幼隨母習藝,指尖的雕花功夫是“巧”的證明;待出閣時,新娘獻給婆家的首份厚禮必是親手所制雕梅,這是對家族的敬意;新婚夜宴上,賓客咀嚼的不僅是梅餅的酸甜,更是對新娘“巧手翻作玉菊蘭”的認可。
洱源雕梅。圖源 洱源縣委宣傳部
一枚雕梅,串聯起從個人技藝到家庭倫理,再到社會認同的完整文化鏈條。正如一句詩所贊:“小小青梅上指尖,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那瓷盤中綻放的“金花”,藏著白族姑娘對生活的期許,也成了愛情、親情與鄉情的信物。
梅香入饌:舌尖上的風花雪月
融入白族人生活的雕梅,自然少不了“躍上餐桌”。當地人將雕梅入菜,創造出獨特的融合風味。
雕梅扣肉以雕梅汁浸潤炸至金黃的五花肉,蒸至軟糯,酸甜解膩。
雕梅扣肉。圖源 洱源縣委宣傳部
雕梅小排則用梅汁替代糖醋汁,賦予排骨果香豐盈的復合口感。
雕梅小排。圖源 洱源發布
有創新者創造出一道雕梅脆皮魚,將炸魚、梅汁與橙汁相融合,菜肴中的酸甜果香深受孩童喜愛。
雕梅脆皮魚。圖源 大理融媒
還有人將雕梅與白族傳統菜肴酸辣魚進行結合,以雕梅的香甜調和菜品的酸辣,味道層次豐富,令人欲罷不能。
千年青果的產業新生
近年來,洱源青梅產業已發展為集種植、加工、文旅于一體的完整生態鏈。截至2024年,洱源縣種植梅子的梅農收入5108萬元,梅產業綜合產值2.13億元。
洱源青梅。圖源 洱源發布 羅新才 攝
目前,洱源縣已培育7家規?;嗝芳庸堫^企業,這些企業開發出60余種深加工產品,涵蓋雕梅、果脯、青梅飲料、梅酒等系列,延伸產業鏈的同時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農文旅融合領域,洱源打造了“梅故人文化公園”“松鶴村萬畝梅園”等特色地標,創新推出非遺市集、梅林時裝秀、云端賞梅等體驗活動。通過連續舉辦梅花文化節、青梅采摘節、雕梅非遺大賽等IP活動,吸引游客深度參與梅文化體驗。2025年梅花文化季期間,當地精心規劃“徒步夢幻茈碧湖”“漫步彌直河古堤”“環洱源西湖步道”三條主題徒步線路,形成“賞梅 徒步 溫泉康養”的特色旅游新模式。
洱源青梅。圖源 洱源發布
這顆穿越千年歲月的青果,在鄉村振興的春風里,釀出了屬于自己的“梅”好時代——酸中沁甜,生生不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