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倉鼠:別名搬倉鼠_曲麻萊長尾倉鼠,為嚙齒目、倉鼠科、倉鼠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中部及東部,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俄羅斯等地。我國分布于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區。野生于海拔較高的次生闊葉林地帶,通常選擇較干燥的荒地、灌草叢和農田作為棲息位點。1867年命名,共2個亞種。在各種農田分布非常廣泛,有時甚至侵入住房、倉庫等。
夜行性,白田很少外出,冬天不休眠,食性雜。長尾倉鼠與黑線倉鼠同科同屬,且形態非常相似,區別在于其尾較長,耳較長,體背部毛暗灰色而稍帶棕色,背毛基灰黑色,中部棕黃色??惺秤酌?,盜食種子,對農林牧業有害。
長尾倉鼠形態特征
頭體長9-14cm。尾較長,約占體長的1/3以上,少數個體可達體長的1/2。耳較長,與后足長相近。長尾倉鼠的體背部毛暗灰色而稍帶棕色,度背毛基灰黑色,中部棕黃色,毛尖黑色近背中部黑色毛尖更濃,形成較重的黑色,但不形成縱紋。吻端兩側具污白色短毛,形成半圓形門斑。前后肢與整個腹面均為白色,但腹面毛基灰黑色一尾毛短而密,上下兩色,尾上面與體背色相同。尾下面白色。足掌背面均被白色短毛。
長尾倉鼠生活習性
冬天不休眠,照常出洞活動。洞穴隱蔽,多在石塊下或者巖石縫隙間,加以擴充而作為巢穴。與大林姬鼠、棕背?、喜瑪拉雅旱獺和黃鼠常同域分布,并占用其他鼠類的棄洞。洞中有巢室和倉庫之分。巢內有草莖、干秸襯墊。倉庫中儲有糧食,以備過冬。
長尾倉鼠飼養方法
長尾倉鼠食性雜。以植物性自食物為主,也采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春秋季節多采食種子。夏季主要吃植物綠色部分。有貯糧習性。當作物成熟季節,它們大量搬運撒落在地上的糧食入洞,貯存于洞內倉庫中。但越冬期間仍須到洞外覓食。長尾倉鼠天敵動物主要有蛇、狐、鷹隼以及鶚等動物。
長尾倉鼠繁殖方式
每年至少繁殖2次,每胎產仔4-9只,繁殖期較長,從早春直至秋末。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changweicang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