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騰湖附近河道里,一只紅喉潛鳥在孤獨地游弋著。劉哲青攝
11月14日下午,博斯騰湖附近的河道里,一只紅喉潛鳥的意外出現,讓新疆鳥類“朋友圈”再增一名新伙伴。
當日下午,資深觀鳥愛好者劉哲青驅車在博斯騰湖附近拍鳥時,無意中看到湖邊河道里有一只身披灰黑色斑紋“大衣”的罕見水鳥,有著十幾年觀鳥經驗的他發現這只鳥與眾不同。“它獨自在河道里游弋,外形有點像鸊鷉(pì tī)鳥,嘴巴很尖細,頸腹灰白,后背和翅膀是灰黑色斑紋,像是從北極一帶過來的紅喉潛鳥。”他說,這鳥很善于潛水,不時潛入深水覓食,偶爾也浮出水面扇動翅膀。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他壓制住內心的驚喜,悄悄地靠近河道,拍攝下了這只鳥的圖片。
紅喉潛鳥身披灰黑色斑紋“大衣”,看上去素雅又與眾不同。劉哲青攝
當日,他把圖片發給了新疆資深觀鳥愛好者茍軍、夏詠等人,經初步確認為紅喉潛鳥。
11月17日,記者將劉哲青拍攝的圖片發給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馬鳴查閱專業資料后確認,這鳥確實為紅喉潛鳥,是新疆鳥類的新記錄。
“紅喉潛鳥生活繁殖都在北極苔原一帶,會來到沿海一帶過冬。黑龍江東部、遼寧東部、北京、天津、河北東北部、山東、內蒙古中南部等地,都有它們的分布區。此次它出現在新疆博斯騰湖,屬于一次偶然記錄,有可能是遷徙途中迷路所致。”馬鳴說。
紅喉潛鳥擅長潛水捕魚,盡興之時,會浮出水面拍打翅膀。劉哲青攝
紅喉潛鳥是潛鳥科中的大型水禽,個頭比黑喉潛鳥稍小,體長54至69厘米,體重可到2.5公斤以上;繁殖期在5至8月,繁殖于淡水區域。它們飛行速度很快,擅長游泳和潛水,不擅長在陸地行走,在水中依靠視力覓食,對水質要求較高,一般內陸的小水域不能滿足它們棲息的需要。
紅喉潛鳥屬于國內罕見鳥種。劉哲青攝
國內新聞報道顯示,紅喉潛鳥屬于國內罕見鳥種,近年來也比較少見。據國際水禽研究局(IWRB)1990年和1992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在中國見到280只,1992年僅見到17只。該鳥已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