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山深處、灤河之源,一座座基層林業站如同綠色堡壘,既守護著京津冀生態屏障的“生命線”,更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承德市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以“六項職能”為綱,以標準化建設為基,以科技賦能為翼,推動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在塞罕壩精神發源地續寫著“綠富同興”的時代答卷。
體系筑基,鍛造生態治理先鋒隊?
基層林業站是林業治理體系的“末梢神經”,更是鄉村振興的“前沿哨所”。承德市構建“1個市站引領、12個縣級站統籌、233個基層站扎根”的立體化林業服務網絡。其中,206個鄉鎮林業站與自然資源部門深度融合,27個區域站作為縣級林草部門“直管觸手”,創新推行“林長制 林業站”聯合辦公模式,實現技術支撐與行政保障雙輪驅動。
在標準化建設上,承德市以三北工程區為突破口,推進全國標準化林業站創建。截至2025年初,全市已建成44個標準化示范站,完成87個新站的可研編制和資金申報,標準化率將達72%。統一配備的巡護無人機、病蟲害監測設備及林權管理平臺,讓基層林業服務從“人力巡護”邁向“智慧管護”。豐寧縣林業站建設通過恢復8個區域站編制、投入近百萬元升級設施,打造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的林草隊伍。
區域破題,小站大作為守護綠水青山?
針對承德山區面積廣、鄉鎮分布散的難題,區域站建設成為破局關鍵。圍場縣7個區域站化身“小林草局”,每個站覆蓋5-6個鄉鎮,統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壩上造林等重大工程,近三年累計營造生態防護林18.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0.25%。區域站技術人員駐點服務,將縣局職能“搬”到田間地頭,實現“問題發現在一線、技術指導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
豐寧縣湯河鄉林業站的故事尤為動人。面對機構改革后基層技術力量斷層,該站通過“編制回歸 人才回流”重塑隊伍,組建生態治理技術團隊,在灤河源頭完成5.2萬畝綜合治理,推廣林下種植等生態產業。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成為“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康養”的生態旅游勝地。
產業賦能,綠山富民激活鄉村振興?
基層林業站不僅是生態衛士,更是鄉村振興的“致富向導”。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林業站以“板栗革命”書寫產業傳奇:通過品種改良1.2萬畝板栗林,產量從年產100噸躍升至800噸;同步推進山楂產業“保價訂單”模式,主路兩側的“鐵山楂觀光帶”年吸引游客5000人次以上。從“生態美”到“共同富”,林業站探索出鄉村振興的黃金法則。每年5月“莊頭部落”桃花節展現“花期變現”的智慧,形成“三看三品”體驗——看花海景觀、民俗表演、農事展示,品山泉茶飲、時令鮮果、非遺美食,使花期經濟貢獻提升至年收入40%。群眾正吟唱著新編民謠:“春賣桃花夏賣涼,秋收板栗冬賣霜,林下藏著金疙瘩,青山不負趕路人”——這或許就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生動的詮釋。
在豐寧湯河鄉,“溫泉 森林”的生態康養經濟同樣引人注目。林業站聯動村級林長,將西灣子村溫泉資源與林間步道、觀景平臺有機融合,培育農家樂、森林療愈等新業態,帶動周邊百余戶農民年均增收萬元以上,真正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向綠而行,續寫塞罕壩精神新篇章?
從燕山深處到壩上草原,從生態修復一線到鄉村振興戰場,承德市基層林業站以“站”為橋,連起了政府與林農、保護與發展、傳統與創新。站在新起點,承德市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持續深化“林長制 林業站”融合機制,推動智慧林業平臺全域覆蓋,培育林業碳匯、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新增長點,奮力譜寫“生態強市、綠富同興”的時代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