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 教育基地動態 > 正文 站內導航
[]

銀杏 白塘河濕地 云龍山水

媒體:揚子晚報  作者:丁慶飛 張曙光等
專業號:灞上人家 2015/3/8 20:49:37

邳州城外的絢麗銀杏林。

夢回家鄉看 傳說多多的銀杏

趙曬曬 徐州邳州人,現在上海生活

    出門無所見,滿目銀杏園。風動白果雨,雁鳴金沙灘。這段小詩描繪的就是我家鄉邳州銀杏園的美景。中專畢業我就離開家鄉,輾轉多年過去,可是在我夢里,也只有家鄉的銀杏園才擁有這般詩情畫意。

    在我的記憶里,家鄉的銀杏樹四季皆美,春日豆蔻含苞,盛夏蔥翠欲滴,深秋滿樹金黃,嚴冬玉骨瓊枝。銀杏樹周身是寶,其木材可塑可雕、不蠹不腐。其葉、果、根、皮皆可入藥,美容養顏、延年益壽。而銀杏樹還擁有其他樹種不具備的動人傳說,“姊妹樹”、“聯姻樹”、“抗戰樹”、“千手觀音”,這些銀杏樹的傳說,就是我童年時最動聽的故事。

    當然,家鄉最美的還數以銀杏為主題的生態旅游項目。鐵富鎮姚莊村有一條“時光隧道”在攝影發燒友中是出了名的,“時光隧道”是一條長3公里的鄉間小道,路兩旁30年以上的大銀杏,枝繁葉茂,樹冠相交。每逢秋冬季節,金黃的葉片掛滿枝頭,地面上也鋪滿金黃,分外美麗。

歷史

    邳州栽植銀杏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從漢代開始種植,盛于唐,發展于明清。至今邳州境內仍有千年古銀杏樹12棵。上世紀八十年代,邳州政府從外地購進銀杏苗,免費發放給村民種植。港上鎮、鐵富鎮率先開始大面積種植銀杏,院前屋后都種開了,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型產業。

傳承和保護

    為了對大樹古樹進行保護,邳州各鎮早已把百年以上大樹全部登記在冊,納入檔案管理。

    目前,邳州市24個鎮中有18個鎮種植銀杏。全市現有銀杏成片園30萬畝,1900萬株,銀杏果年產量達3600噸,年產優質銀杏干青葉15000噸。去年,邳州銀杏產業綜合收入達50多億元。銀杏已成為邳州響當當的亮麗名片。

除了美味 還有濕地美景

郎永淳 徐州睢寧人,央視《新聞聯播》主播

    前段時間,出差中的友人發來照片,問我還能認得出照片中的這些美食。獨特的金絲絞瓜涼拌毛豆粒兒呈現在眼前,勾起了我對家鄉的思念。

    鄉愁是記憶里故鄉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是兒時的美味,是永遠盤踞在心底難以忘卻的淡淡憂傷。好多年沒有回老家了,今年花開,去看鄉愁。

    回到家鄉,先飽口福。睢寧的家鄉菜既不像北方菜那樣“重口味”,也不像江南的那般“寡淡”,自成一體,有“中國第九大菜系”的美譽。小清新的如白菜炒綠豆餅、涼拌菠菜粉皮、涼拌金絲絞瓜、糖醋苔干……這些烹調簡單,卻始終保留著菜品的原汁香味;也有如地鍋雞、羊肉沫炒雞蛋、青椒鹵小魚兒等口味較重的菜系,直叫人垂涎三尺,用咱睢寧的話來說就是“怪得(dei)味”(意為非常對口味)。

    聽說家鄉把白塘河濕地整理成一個景區,且在原有一座舊寺廟的基礎上復建了水月禪寺,并且通過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驗收。一定要去看一看,既欣賞濕地美景,也感受一下歷史文化的魅力。

歷史

    郎永淳提到的“水月禪寺”的建設和睢寧悠久的佛教文化有著無比緊密的聯系。睢寧是佛教在中國從“官方”走向“民間”的肇始之地,也是佛教標志性建筑“浮屠”在中國的首建之地。

傳承和保護

    在當地政府和各界努力下,白塘河省級濕地公園內,建設起一座現代化、規?;乃略?。承載悠久歷史的浮屠寺復建和600多年歷史的地藏寺遷建選址都在濕地公園。因寺院周邊臨水,又因佛學所稱因、果、圓、缺的信仰似月亮,且寺廟突出水月觀音文化,故寺院命名為“水月禪寺”。

  如今的白塘河濕地,“禪意濕地,詩意禪寺”的美麗畫卷已漸次展開,徐徐呈現在眼前。

夢里縈繞 云龍山水的清秀

陸遙 徐州泉山區人,就讀于澳大利亞

    我的家鄉在徐州泉山區王陵街道,轉眼離家兩年了,從美麗的家鄉徐州,漂洋過海來到澳大利亞墨爾本求學。兩年來,我夢里始終縈繞的是家中的父母、地鍋菜,還有家鄉清秀的云龍山水。

    “南秀北雄”是我對家鄉的印象,而最讓我留戀的是美麗壯闊的云龍湖風景區。這片獨具云龍山水自然景觀,以兩漢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軍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綠飄帶,現在已經是一個集科普、觀光、游覽、休閑、生態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體。

    云龍湖山清水秀,荷風不染、杏花春雨、季子掛劍臺、蘇公塔影、云湖春曉、劉備泉、漢畫像石館、水族館、果樹盆藝園、月亮島婚慶主題公園、秋韻園、釣魚島等知名景點在兒時就已經烙在腦海中;而云龍山海拔雖不高,但山分九節、蜿蜒起伏、狀似神龍,每每想起,總有種雄壯的力量在心中騰起。

    只身異國他鄉,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是家鄉那種神秘的力量托起我前行,不遠將來,我將回到故土,一解鄉愁滋味。

歷史

    云龍山素為徐州名勝之冠。云龍山文物古跡眾多,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御碑亭、碑廊等等;云龍湖歷史上曾先后稱為“簸箕洼”、“石狗湖”,因與云龍山相連,1958年更名為詩意盎然的“云龍湖”。199412月云龍湖同杭州西湖結為“姊妹湖”。

傳承和保護

    經過一系列的生態修復項目,20141126, 徐州云龍湖風景區通過國家5A級旅游景區資源景觀質量評審。徐州將按照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標準,加強景區的保護和管理,努力將云龍湖風景名勝區建成融山水自然景觀與兩漢文化、蘇軾文化等內涵于一體的風景優美、生態多樣、環境宜居的“綠色生態家園”,為老百姓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閱讀 207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