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麗江融媒
體育活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和橋梁。近年來,麗江市充分發揮體育在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心力量、促進“五個認同”中的積極作用,以體育為紐帶,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民族歌舞展演為賽事添彩。(麗江融媒記者 和玉松 攝)
夯實體育基礎 織密民族團結紐帶網
近年來,麗江將體育設施建設與城市規劃、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相結合,在城市社區、公園、廣場以及鄉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建成一批籃球場、足球場、健身步道、全民健身廣場等體育設施。截至目前,麗江市共有體育場地5200多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19平方米,足球場地232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86塊,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
中濟海體育公園運動場一角。(麗江融媒記者 和玉松 攝)
全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181名,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34名。以“全民健身日”、傳統節慶等為契機,積極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降低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門檻,吸引各族群眾走進體育場館參與體育活動,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2025年云南省城市籃球聯賽總決賽民族大聯歡活動。(供圖)
“麗江每一場體育賽事,幾乎都是以我們的民族歌舞展演開場的!”市群眾廣場舞和少數民族健身操推廣中心負責人郭建萍說,近幾年時間里,她組織并參與了超過300場次的廣場舞公益活動,幾乎涵蓋了全市所有重要的體育賽事開幕式?!都{西歡歌》《玉龍山上開紅花》《團結花開麗江美》等多支曲目,憑借華麗豐富的民族服飾、節奏歡快的舞步,成為體育場上的靚麗風景,共同謳歌民族熔融的美好時代。目前,中心還發展了超過100支全民健身隊伍,長期參與人數達3萬余人。今年以來,組織了“社會體育指導員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100余場,為麗江全民健身隊伍建設和體育人才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
麗江市體育發展中心的“東巴帽體育館”。(供圖)
舉辦特色賽事 搭建民族交融彩虹橋
麗江市體育發展中心的“東巴帽體育館”、中濟海體育公園等的民族元素景觀……生動展現著體育發展與民族團結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價值內涵。多彩的賽事活動和優秀體育文化已然成為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南省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麗江隆重舉行。(麗江融媒記者 和玉松 攝)
近年來,麗江各地深入挖掘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結合現代體育元素,常態化舉辦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賽事和民族展演活動,“端午節”瀘沽湖摩梭傳統豬槽船比賽、華坪鯉魚河龍舟賽;“三多節”期間,古城里的云南省城市籃球聯賽總決賽、“納西東巴跳”;“火把節”彝族、納西族、白族的“賽馬會”、摔跤比賽;“闊時節”傈僳族弩弓射箭、蕩秋千活動;“轉山節”摩梭徒步大會、篝火晚會……參與這些民族體育特色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多,傳統體育項目也伴隨著節日流量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掀起“節日杯”主題體育賽事熱潮,成為節慶活動的一大亮點。
摩梭人轉山節蕩秋千。(供圖)
這些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項目,不僅展示了各民族的文化盛宴,更是各民族同胞歡聚一堂、互動交流的嘉年華。不同民族運動員同場切磋技藝,觀眾們共賞喝彩,打破了語言和習俗的隔閡,同時也因其獨特的魅力和趣味性,成為各民族相互了解、學習、體驗民族文化的窗口,各族群眾在共同參與、共同拼搏、共同歡慶的體育活動中,深化交往、增進交流、促進交融。
據統計,2024年,我市通過文體旅融合辦賽創新模式,組織舉辦國際國內賽事87場次,引流83萬人次,預計創造直接經濟價值1.92億元,拉動經濟效益約4.36億元。
端午節期間,寧蒗縣舉行摩梭傳統豬槽船大賽系列活動。(供圖)
創新產品業態 鍛造融合發展新引擎
麗江市正深入挖掘資源稟賦,把體育和民族節慶、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形成“體育搭臺、文體融合、旅游唱戲、經濟發展”的模式,為帶動當地民族群眾增收,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麗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眾多少數民族聚居的文化匯集地。玉龍雪山下“印象麗江”展演、瀘沽湖畔摩梭徒步大會、獵鷹谷景區射箭騎馬、東巴谷景區傳統攀巖、老君山黎明景區的射弩比賽……當前,麗江市正通過串聯各大景點景區,積極打造“高原訓練首選地”“精品賽事舉辦地”“戶外運動目的地”等,推出了“體育 非遺研學”“體育 民俗體驗”等百余項文體旅融合新產品,為來麗游客和參賽運動員提供“吃、住、行、訓、賽、游”一站式服務,實現了體育精神與民族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向賦能,讓體育成為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力量。
勒巴舞展演。(麗江融媒記者 和玉松 攝)
“今年以來,麗江玉龍‘三多節’傳統體育活動、納西族勒巴舞、瀘沽湖摩梭徒步轉山節等5個項目獲評2025年云南省體育文化優秀項目。下一步,麗江市將堅定不移發揮體育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的橋梁與催化劑作用,讓各族兒女在體育的紐帶下,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紅利,共譜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丙惤薪逃w育局副局長楊現君表示。
記者/和玉松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