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被譽為“地球之腎”。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新疆已建立省級以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處、國家濕地公園51處、自治區重要濕地8處,初步形成以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自治區重要濕地為主的濕地保護管理格局。
巴音布魯克濕地。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據了解,新疆濕地資源類型多樣,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分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4類,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及阿爾金山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新疆濕地總面積394.82萬公頃,居全國第五位,其中,河流濕地121.64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30.81%;湖泊濕地77.45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19.62%;沼澤濕地168.74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42.74%;人工濕地26.99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6.84%。
豐富的濕地類型和生態系統決定了新疆濕地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據統計,新疆有濕地維管束植物1227種,濕地脊椎動物234種,魚類87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4種,鳥類121種,哺乳類14種。豐富的濕地資源,不僅為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水環境,更為鳥類提供了很好的棲息環境,成為遷徙中鳥類必要的補給站點。
賽里木湖國家濕地公園。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近年來,新疆高度重視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相繼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濕地保護修復,一方面通過立法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管理,相繼制定和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要濕地確認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濕地保護小區管理辦法》等法規和文件,為濕地資源保護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各地積極采取退耕還濕、濕地生態補水、有害生物防治、棲息地恢復、濕地植被恢復等措施,擴大了濕地面積,恢復了一批退化濕地,改善了部分濕地的生態狀況。
新疆還積極探索通過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協調濕地保護相關利益關系,形成了全社會支持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十四五”期間,新疆將加快構建濕地分級保護制度,逐步形成國家重要濕地、自治區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分級管理體系,進一步明晰各級濕地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優化全區濕地生態安全格局,確保濕地資源科學保護、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