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猻:別名烏倫_洋猞猁_瑪瑙勒_帕拉斯貓,為食肉目、貓科、兔猻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中部向東至西伯利亞,海拔4500m左右的山地、灌木叢、草原、荒漠、戈壁,亦能生活在林中、丘陵及山地。
貓科野生品種,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體重2-3kg,它的耳朵位置較低,有著一副貌似是貓頭鷹的面容。叫聲似家貓,但較粗野。它是可愛的表情帝,兇萌兇萌的,也是最難人工飼養的貓科動物之一。
兔猻形態特征
額部較寬,吻部很短,瞳孔淡綠色,收縮時呈圓形,上下方有小的裂隙,呈圓紡錘形。耳短寬,耳尖圓鈍,兩耳距離較遠,耳背為紅灰色。全身被毛極密而軟,絨毛豐厚,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長,為背毛長度的一倍多。尾巴粗圓,長約20-30cm,上有6-8條明顯的黑色的環紋,尾巴的尖端長毛為黑色。不同亞種的皮毛顏色有所差異。腳短、臀部較肥重,毛發很長、很厚。這使得它看起來特別地矮胖且多毛。它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近危物種,也是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二級保護動物。
兔猻生活習性
夜行性,多在黃昏開始活動獵食,冬季食物缺乏時白天也出來覓食,或移居村落附近。視覺和聽覺發達,遇危險時則迅速逃竄或隱蔽在臨時的土洞中。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伺機捕獵。甚至有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兇猛的貓。除指名亞種外,還有西亞亞種Ferruginea、高原亞種Nigripecta。
兔猻飼養方法
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通常獨居于巖石縫或旱獺的棄洞中,通路彎曲,深2m以上。主要以鼠類、旱獺、野禽、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兔猻在很多國家都是受保護動物,它們數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因為人類,如:棲息地被人類占領或破壞,被人類捕殺,吃了被毒死的老鼠等。除此之外,它們自身先天較弱的免疫系統也是它們面臨滅絕的一個原因。因為免疫系統弱,兔猻很容易患病而死,這也是它們在動物園難養的一個主要原因。
兔猻繁殖方式
每年早春發情,夏初產崽,北方的兔猻繁殖期一般比南方地區的稍晚,繁殖期持續42天,雌性發情期26-42個小時。妊娠期9-10周,一般每胎3-4只,最多的一次可產6崽,小兔猻一般在4-5個月后,周身長滿毛茸茸的灰色外套,并開始獨立。全世界的動物園里飼養的兔猻總共只有100多只,沒有任何動物園能夠做到讓兔猻穩定繁殖,它們來到動物園之后,要么不會生幼崽,要么生下的幼崽老早就死去。論飼養難度,兔猻比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還要高很多倍。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tusun/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