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態區在主要干道旁、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等位置,安放了各式各樣的萌羊塑像。形態各異的吉祥物們,有著不同的寓意,為群眾送上美好祝福,也為春節增添了一份喜慶。
十年,一個環境污染重災區變成了城市補償區,三大生態公園讓群眾盡享“綠色幸福”。
“最大的污水池”變身“城市綠肺”
“一直感覺浐灞的空氣質量比市中心要好一些,特別清新。市中心往往是灰蒙蒙的,浐灞那里卻是藍天白云。”家住浐灞的陜西省水利廳機關黨委原專職副書記田德順說。
2013年11月,西安市首座負氧離子監測站在浐灞生態區建成并投入運行。據監測結果顯示,浐灞生態區內日均值為1400個/立方厘米,瞬時最高峰值為4944個/立方厘米,高出市區3倍。
綠色的草地、靈動的河水、多樣的動植物,構成了今天浐灞生態區的基本生態框架。2014年至今,浐灞生態區已累計新增綠化面積7200畝,形成林地近29000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8.9平方米。而覆蓋浐灞生態區的多種植物,平均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900噸,產生氧氣650噸,年滯留粉塵1090噸,極大地提高了西安市整體空氣質量,緩解了城市噪聲污染和熱島效應,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
而10年前的浐、灞兩河,每年承接著西安1/6近5000萬噸污水,當地人稱之為西安“污水池”,臭不可聞,區域內挖沙成瘋,垃圾如山。
2004年9月,西安市成立西安浐灞生態區管理委員會,從此開始了艱辛而富有創新精神的生態治理之路。
路的起點,是治河、治沙、治垃圾。浐、灞兩河25個排污口很快被封堵截流,17公里的截污管道將污水導入第三污水處理廠。2006年,生態區編制了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利用現代科技的力量,展開污水資源化示范工程;首次嘗試在雁鳴湖千畝湖泊濕地,探索非人工凈化治污模式。浐灞生態區由此積累了豐富的治河經驗,2012年11月被水利部評為全國第六、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
在生態治理過程中,因為挖沙致使河道嚴重下切,他們頂著壓力取締了40多家非法采砂廠。通過科學論證,在此基礎上實施了廣運潭生態景區項目,將采砂形成的沙坑整形為湖,進行自然美化。針對垃圾成山現象,浐灞生態區將垃圾進行技術性防染處理,堆土覆蓋,填入湖水人工造島。
多元化的生態實踐,從生態環境治理向生態理念傳播的轉變,讓浐灞生態區不僅成為西北地區生態建設的標桿,而且成為整個西部生態理念的引領者。2011年7月,浐灞生態區一躍成為“國家級生態區”,2013年8月,成為西北首個“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
如今的浐灞生態區草長鶯飛,綠波蕩漾,“玄灞素浐”的歷史盛景又回來了。它是西安古城的生態補償區,是市民呼吸新鮮空氣、體驗美好環境的一扇窗口。
2013年12月5日,西安市首部城市再生水全方位利用系統規劃——《西安浐灞生態區再生水利用體系規劃》通過評審,再生水將成為浐灞新的生態標志,建成后的浐灞再生水利用體系將使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率從4%增加到近10%。
三大生態公園綠色惠民
水為城而生,城因水而美。
浐河和灞河生態的恢復,讓人們看到了生態文明的推進。而同時演進的,還有惠民的腳步。
2011年4月28日,投資30億元的2011年世園會盛大開啟,178天,1572萬人,唱響“送你一個長安”,花如海,人如潮,百姓們享受著難得的生態盛宴。
2012年4月28日,開園一年后的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被正式命名為西安世博園,永久向公眾免費開放。傳承西安世園會的精神氣度,西安世博園致力于為西安市民送上一份“惠民”大禮:418公頃綠植帶來充沛的負氧離子,188公頃水面送去溫潤的涼風雨露……
2013年4月底,西安市年度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的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開園迎客,“五一”前三天就迎來游客37萬人次。
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西安東北部灞河入渭口三角洲區域,總規劃面積8715畝,是西安市濕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園內水域植被覆蓋率94%,有植物48科180種,濕地動物27目50科約150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3種,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截至2014年年底,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累計接待游客80余萬次。2015年1月,“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正式被國家林業局命名。
“現在浐灞變化太大了,不僅環境變好了,而且建了免費公園,增添了健身器材,我們鍛煉身體也方便多了。”家住附近的楊先生幾乎每天來桃花潭景區健身。
桃花潭景區原來是一片垃圾山,改造后的景區占地約1516畝,其中水域面積達到608畝。景區建設了八大特色景點和四大主題廣場,安裝了許多運動器械,來此跳舞、健身的人有時多達幾百人,成為景區一景。
三大生態公園,是浐灞生態區向廣大市民送上的三份民生厚禮。
西安市《“八水潤西安”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現代化生態型大都市”。這是“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西安發展的五件大事之一,也是造福全體市民的一項惠民工程。
從污水河到最美城市內河
“2010年我家搬進浐河邊的水岸東方小區,當時河道里都是污水,每年剛到春天蚊子就多得不敢開窗?,F在好了,水面寬闊干凈,還有了魚,我們小區真稱得上是‘水岸’了。”80多歲的退休教師汪鳳洲說。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八水潤西安”的背景下,西安市投資8.7億元對浐河進行綜合整治。浐河綜合治理上中下游全線開花,以生態為基礎、功能為骨架、文化為脈絡,根據浐河兩岸現狀及發展趨勢,合理安排功能分區和布局,顯著提升浐河城市段的生態功能、景觀功能、休閑功能和經營功能。
西安浐河城市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設管理處副主任馮闖民說:“河道整治不再是為了治河而治河,而是通過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水系的基本功能和生態功能,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浐河河道整治沒有一味地用漿砌石加固堤防,而是在河道較寬、河水平緩的地段,先在水里栽植木樁護基,在護基內層層擺壓裝有土、有機肥和草籽的植生袋,在距離水面更高的位置栽植喬木、灌木。一年四季,沿河可見紅、黃、綠三種顏色。“大量使用植生袋,這在西安河道治理中還是首次。”馮闖民說。
浐河綜合整治的首要目的是提高防汛能力。河道應急疏浚、岸坡整治、安裝橡膠壩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浐河城市段的防洪標準。“我市在中小河流治理中,通過率先治理沙河、浐灞河流域,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如何在服務群眾、發展產業與生態環境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通過以生態定位的城市新區建設,破解城市化發展瓶頸,實現城市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多贏。”西安市水務局局長楊立說。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