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王丁偉,1972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隆回縣林業事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深耕林業30余年,堅守在基層從事生態建設和石漠化治理工作,在攻克石山造林難題、推進全縣石漠化治理和林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上做了大量研究。
總結了石灰巖石山柏木造林模式,被國家林業局推介為全國退耕還林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典型模式,在南方石灰巖巖溶地區廣泛推廣。累計培訓林農和鄉村技術人員3000多人次,推廣林業新成果新技術8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主持或參與完成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營造林30多萬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33年,是王丁偉扎根林業的時間,足以讓剛畢業的青澀小伙白了頭。
51年,是他生與長在隆回的日子。兒時的他,記憶里是漫山遍野的石頭上寸草不生;如今他放眼望去,百里綠色長廊層林盡染,巍巍青山翠綠欲滴。
隆回越變越美,離不開一代代“石山愚公”對大地的堅守與傳承,從而創造出“灰石林”轉變為“綠森林”的生態奇跡。
在田里找到了好苗,王丁偉笑得合不攏嘴。
王丁偉是誰?“他呀,話不多的干活人?!比舨唤榻B他是邵陽市隆回縣林業事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大抵會把他當成一位老農。
長期以來,北邊沙在“流”,南邊石頭“長”,怪石嶙峋的“火焰山”隨處可見。土地石漠化一度是家鄉面臨的一道生態難題。
一片片的荒山,讓王丁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默默將大半輩子心血傾注于此。他白了頭發,家鄉綠了新衣。2005年全縣石漠化土地60多萬畝,2022年第四次石漠化監測數據顯示,已降至約23萬畝,降幅超過60%。
北邊沙在“流”,南邊石頭“長”。
綠了,“破局”石漠化世紀難題
“南面開桃花,北面飄雪花?!倍潭淌?,反映出隆回北高南低的地勢,氣候差異明顯。
相對高差達1550米,北部海拔最高1780米,南部最低海拔230米。北部大多為花崗巖山地,南部以石灰巖丘陵崗地為主。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下,全縣水土流失嚴重。
令當地百姓更憂愁的是,特別在南部丘崗區,石灰巖山地面積達62萬畝,其中巖石裸露率50%以上的石灰巖石山面積30多萬畝,涉及15個鄉鎮378個行政村,漫漫石山嚴重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王丁偉解釋,石漠化被稱為“土地的癌癥”,會造成土瘦、水枯、山窮、林衰,治理難度巨大。
從鄉鎮林業站到縣林業局機關,1991年7月畢業于湖南省林業學校林業專業的他,入職至今始終接著前輩手里林業事業的這一棒,已踏遍千山萬水。
一棵棵馬尾松、柏木筆直地扎根在石縫間。
8月,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隨著王丁偉來到隆回縣荷香橋鎮天龍坳石山造林示范點,遠處山巒郁郁蔥蔥,連綿不絕。
而鉆進密林深處,只見一棵棵馬尾松、柏木筆直地扎根在石縫間。
土層瘠薄、保水性差、巖石裸露率高……曾經面臨的一連串難題讓王丁偉意識到,“在我們這,用普通方法栽種樹木,在光禿禿的山上很難存活?!?/p>
但他并不死心,隆回多見石灰巖石山,“石間有土、層間有土”,這為樹木的生長提供了基礎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樹木根系足夠發達,能通過石頭縫隙扎根到下層的土壤中,吸取養分和水分。
而石灰巖風化后會形成碳酸鈣,那么,哪些樹種能吸收碳酸鈣促進生長?
王丁偉帶著徒弟踏遍隆回山水。
為了篩選合適的樹種,王丁偉與同事們通過“選地適樹、引入客土”的辦法,在全縣石灰巖山地的不同地段,營造了近50個樹種的對比試驗林,成功選出了適宜石山造林的柏木、刺楸、中國槐等20多個樹種。
“我們盡可能保持原始植被不受損害,不進行大規模的開山煉山,采取帶狀清除和大穴整地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造林地的原始植被?!蓖醵ソ涍^試驗總結,在坡度陡的地方造生物梗,用來保水保肥。而土層薄、保水量少的地方,可以選擇栽種容器苗。
截至2023年底,全縣林地面積達256.5萬畝,森林覆蓋率55.15%,森林蓄積量1218萬立方米。凈增森林覆蓋率5.37%,形成了一條長50公里、面積20余萬畝的大規模綠色林帶,基本控制了30萬畝石山的水土流失。
昔日怪石嶙峋,如今花果飄香。
富了,窮山“奇跡”點石成金
你敢信嗎?昔日怪石嶙峋的“火焰山”已變成綠樹滿坡的“花果山”。
隆回縣銅盆山果園里,兩條大黃狗趴在路邊伸著舌頭哈氣,掛滿枝頭的砂糖橘、青柚、貢柚在陽光照射下更饞人。
53歲的黃群平2009年承包了這片山坡,如今種下了楊梅、櫻桃、柑橘、黃桃等500多畝各類水果。夏日炎炎,前來采摘的游客仍絡繹不絕。
“又來啦!今天果子好,多摘點回家!” 黃群平在果園里爬上爬下,熱情地招呼游客。未來,他打算繼續擴大規模,發展民宿、農家樂、鄉村游,期待這片山坡實現春賞花、夏納涼、秋冬摘果,一年四季皆有景。
黃群平種下楊梅、櫻桃、柑橘、黃桃等500多畝各類水果。
實際上,大規模石山造林,不是件容易事。育苗、栽樹、修剪、撫育……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艱辛。
正所謂“秧好半年禾,樹長看苗木”,良種壯苗是造林的基礎。
說到育苗,王丁偉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羅本松,隆回縣茂盛林業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56歲的他是個“苗二代”,和妻子經營了上百畝的林田,種著數不清的柏木苗。
他種柏木苗的好技術是父輩教的,忙的時候,他會請幾十個人手。而林業局便是收購柏木苗的大戶,一來二去,他跟王丁偉熟了。站在田里的他總是笑呵呵的,希望苗木經濟能長紅,以后子女也有了出路。
這些年,隆回先后建了8個育苗基地和2個聯營苗圃,全面推廣容器育苗等新技術,累計培育優質生態林造林苗木1.2億株,滿足了石山造林的需要。
“苗二代”羅本松,期待苗木經濟長紅。
回家途中,王丁偉在車里瞅見了老熟人——70歲的張代潮,正帶著團隊在烈日下修剪綠化帶。
黝黑的膚色、搞臟的上衣,遮不住他談到收入的笑容。隨著隆回越來越重視生態工程,從山上的修剪樹木,到路邊的綠化維護,張代潮的生活越來越好,而且還帶著包括兒子在內的30多個干勁滿滿的“手下”。
他驕傲地告訴記者,靠著這門“吃飯”的手藝,甚至同時有4家公司搶著請他做事。
70歲的張代潮干勁滿滿,“生態修復工程”惠及了許多百姓。
凡是隆回縣跟花草樹木有關的人和事,無論大小,不茍言笑的王丁偉總能爛熟于心。
為了幫助群眾開發利用石山,變“難用地”為“有用地”,王丁偉等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長期實踐研究,探索出了適宜石山地區造林的最佳模式,并發動全縣人民以長防林、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大力開展石山造林。
目前,全縣石灰巖石山共營造柏木等生態、用材林近億株,成林面積30多萬畝,桃、梨、柿、棗等經濟林3萬畝,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
“灰石留綠、窮嶺生金”的變化密碼不是時間,而是王丁偉這般代代傳承的林業人。
王丁偉總結探索出了適宜石山地區造林的最佳模式。
火了,“石山愚公”薪火相傳
兔年春晚,一曲《早安隆回》唱響中國。
“每天大街小巷能聽到十多遍?!贝迕駛冃ρ?,治好了石漠化,帶動了百姓就業,不然叫醒大伙的,大概還是一座座石山。
王丁偉也是個土生土長的隆回人。這些年來,對于隆回的生態環境變化,他有著切身感知。
小時候曬谷子的時候,王丁偉總能看到屋檐上飛過一群群麻雀。上班后,他卻很少看到麻雀了。最近幾年,麻雀又來到了隆回的大街小巷。
隆回縣林業局局長孫建群介紹,隆回已累計完成石山造林40萬畝,其中柑橘、柿子、棗樹、梨樹等經濟林5萬畝,已投產受益的有4萬畝。按年平均畝產值1000元計算,年總產值超過4000萬元。
此外,還有以柏木、刺楸、楓香等樹種為主的用材林35萬畝。目前全縣用材林蓄積量達110萬立方米,按60%的出材率計算,可出材66萬立方米,每立方米以500元計,總價值為3.3億元;加上薪柴,全縣石山用材林總價值可達4億元……
這正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王丁偉向徒弟分享退耕還林干貨。
而為了讓更多地區的石漠化有法子治,王丁偉與同事花了大量時間總結寶貴經驗、分享生態修復干貨。
比如,王丁偉主持的“高山造林技術研究與應用”篩選了馬褂木、柳杉、木荷、楠木、紅豆杉等一批適宜高海拔地區生長的鄉土樹種,并探索栽培技術,為境內高海拔地區造林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在退耕還林和長防林工程項目建設中,他因地制宜把全縣劃分為四大類型區域,編制了12種退耕還林模型。
實踐出真知,他還撰寫了《隆回縣退耕還林造林優化模式研究》等專業論文30篇,在省市縣林學會學術年會上交流論文20篇,2008年被評為省林學會優秀會員,并撰寫各類專業技術總結、總體規劃、設計說明書、調查報告等120多篇。
未來,隆回的更多石山有望沉入林海。
談起成就,王丁偉只靦腆一笑,而談起石山造林,他還有很多話想說。
“老當益壯,我還想為家鄉做更多事?!蓖醵]有停下腳步,根據2022年第四次石漠化監測數據,隆回縣尚有20多萬畝石漠化土地需要治理。
看不見的是,辦公桌厚厚的一沓資料中,他重點折角標注了:隆回正在實施武陵山——雪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力爭2030年前完成95%以上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助力留下的座座石山蝶變林海、披“新”戴“綠”。
看得見的是,隨身工具包又沾了土,他小心翼翼地卷著幾顆苗木種子,那是隆回新的希望。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