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森林食物生產能力持續增強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森林食品、林下經濟,不斷挖掘培育“森林糧庫、錢庫”。近年來,林草部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持續推進森林“四庫”建設,大力發展森林食品、林下經濟,不斷提升森林食物供給能力。
今天,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東友、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楊皓、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黃政康、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丁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蔡立新,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相關閱讀:森林食物助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2.前三季度全國新造油茶林371萬畝
10月18日,國家林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油茶產業發展情況。今年1—9月,全國完成新造油茶林371萬畝、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265萬畝,油茶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油茶工作,打出系列組合拳推進油茶產業發展。
3.2024年大熊貓短視頻征集活動即日起正式啟動
為全面展現我國在大熊貓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講述大熊貓保護故事,增強公眾對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意識,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保護大熊貓、共建綠色家園”大熊貓短視頻征集活動即日起正式開啟。
此次活動以“守護國寶大熊貓 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深入挖掘大熊貓保護背后的故事,展現大熊貓的萌態、生活習性及其生存環境的變化,全方位、多層次展現大熊貓保護工作和成效。
4.我國互花米草擴散蔓延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10月24日,第三次全國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現場會在江蘇鹽城召開?!痘セ撞莘乐螌m椥袆佑媱潱?022—2025年)》實施以來,我國互花米草防治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除治面積達到100萬畝,互花米草分布區域大幅縮減,擴散蔓延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具有根系發達、耐鹽耐淹、繁殖力強、種群擴散快和入侵力強等特性,現已成為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最嚴重的入侵植物。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互花米草在我國沿海地區迅速擴張,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安全,已成為我國沿海灘涂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植物。
5.國家標準《天然林保護修復生態效益評估指南》發布
日前,國家標準《天然林保護修復生態效益評估指南》發布,將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提供了天然林保護修復生態效益評估的總則、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方法和評估數據來源及匯總的指南,適用于全國、區域尺度及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天然林保護修復生態效益監測評估。
6.十項科技服務林改引領性技術成果發布
10月23日—24日,中國林科院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舉辦深化集體林改科技示范樣板建設現場推進與培訓交流會。會上發布推介了10項科技服務林改引領性技術成果。
這10項成果是:“油茶衛士”——油茶栽培的智能醫生,甜柿親和性砧木良種及優質高效新品種,杜仲國審良種華仲16號、華仲22號,微生物肥料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杉木用材林質量提升及固碳增匯關鍵技術,集體林蓄積量高效精準監測技術,植物源健康功能表面裝飾材料關鍵制備技術及新產品,環保高性能飾面膠合板技術,木質超微單元覆面膠合板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油茶機械化采收技術。由中國林科院林業所、亞林所、資源所、木工所、哈林機所、經濟林所發布的這10項最新技術成果,都在集體林區進行了示范應用。
7.第十二個“國際雪豹日”公益宣傳活動在寧夏舉辦
10月23日,第十二個“國際雪豹日”公益宣傳活動在寧夏銀川舉辦。
本次活動以“雪域王者重現賀蘭山 共繪高山生態藍圖”為主題,通過圖片展覽、視頻展示、經驗分享等形式科普雪豹等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及成效,營造全社會關注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不斷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
8.中國石油“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公益探訪活動舉行
日前,中國綠化基金會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共同組織開展中國石油“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公益探訪暨自然體驗活動。
活動結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自然觀察節”自然教育品牌活動,充分展示“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公益活動實踐成果,探訪了“中國石油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大慶會戰林”“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馬鞍山碳中和林”,以及大慶油田零碳生態園區、綠色共享小屋、老虎山和果午湖自主貢獻型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等生態項目。
9.沙塵暴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培訓班舉辦
10月14日-18日,沙塵暴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培訓班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舉辦。
此次培訓采用專題講座、現場教學、交流研討、案例教學等多種形式,圍繞“三北”工程區防沙治沙技術、沙塵天氣預報預警、沙塵暴遙感和智能化定位監測技術、風沙危害與防災減災理論與技術等主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三北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資深專家為學員授課答疑。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西北院等沙塵暴相關技術支撐單位就信息報送和實時監測等內容,對省級沙塵暴信息員、沙塵暴地面監測站等監測人員開展了技術培訓,并分組討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