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保護地動態 > 自然保護區 > 正文 站內導航
[]

長吻海蛇

媒體:懂兩爬微信小程序  作者:懂兩爬
專業號: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 2025/7/6 15:17:30

綜述

長吻海蛇(學名:Hydrophis platurus or Pelamis platura ),又稱黃腹海蛇、黑背海蛇、裂頰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種,曾經隸屬于長吻海蛇屬下的唯一一種長吻海蛇( Pelamis platura),現在被分入海蛇屬,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熱帶海域,雖然沒被納入臺灣六大毒蛇,但毫無疑問是臺灣最毒的蛇,臺灣最毒的陸棲蛇則是雨傘節。

特征

長吻海蛇身體扁長,鱗片狀呈四邊型,身體最厚壯的地方約有49至67排鱗片圍列,腹鱗約有264至406片,鱗片細碎,橫鱗間有凹槽相間。頭部狹窄,鼻端尖長。身體顏色種類甚多,但多以雜色相陳,并以黑色、黃色或棕色為主。腹部與背鱗顏色有很大對比,腹部以黃色為基調,同時布有一些黑色小斑點。雄性長吻海蛇體長約為72公分,雌蛇則為88公分;雄蛇尾部約長8公分,雌蛇則長9公分。

習性

長吻海蛇是卵胎生蛇類,在溫暖海洋中進行繁殖,雌蛇懷孕期為6個月左右。長吻海蛇不能于陸地上活動,它們多出沒于海水中,有時更會聚集成千上萬條同類于水面上游弋。長吻海蛇能分泌神經毒素,經常用以獵殺魚類。目前未有人類被其咬傷中毒并引致死亡事件的報告。長吻海蛇出沒于太平洋海域,也是眾多海蛇中唯一會出沒于夏威夷群島的一種海蛇。

分布

長吻海蛇分布于印度洋、孟加拉灣、印度、巴基斯坦、馬爾代夫、馬來西亞一帶的太平洋海域(日本、南中國海、臺灣、波斯灣);馬來半島海岸、印澳群島、新幾內亞、泰國灣、菲律賓、安達曼群島、韓國、俄羅斯、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澳洲(新南威爾士、北領地、昆士蘭、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西澳州)、新西蘭及所羅門群島等地區沿海,均可發現長吻海蛇的蹤影。另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橙縣及圣迭戈縣、新喀里多尼亞、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及科隆群島亦有相當的分布量。

生物演變

長吻海蛇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泛的海蛇,同時亦是唯一能畢生存活于海洋(甚至深海)中,并于海中進行繁殖的蛇類。長吻海蛇與亞洲及澳洲地區的陸地蛇類相當類似,彼此在血緣上有著緊密的關系。長吻海蛇對海水溫度的要求約為攝氏18 °C,但即使同樣有足夠溫度的海水,長吻海蛇仍只會活躍于亞洲、澳洲及印度洋海域,而不會出沒于大西洋或地中海一帶(嚴格來說所有海蛇皆然);這可能是因為南美洲與北美洲之間(巴拿馬附近)有一道經歷了數百萬年的大陸橋,將長吻海蛇通往大西洋的道路隔絕。另外,海蛇亦不會從南美洲或非洲兩地的南端繞過陸地游至另一海域,這是因為上述兩洲南端的海水溫度均甚低,海蛇不堪其寒,因此并不會接近相關地方。

分類

海蛇與澳洲一帶的有毒眼鏡蛇關系甚為密切,但目前在分類上仍被分作獨立的海蛇科。海蛇科下曾經有兩個亞科,分別是扁尾海蛇亞科(Laticaudinae)及海蛇亞科(Hydrophiinae),不過最近的研究認為這種分類方式有不恰當之處。

毒性

雖然長吻海蛇擁有不容輕視的毒素,但相比于其他著名毒蛇(如內陸太攀蛇),長吻海蛇的毒素則尚算溫和。然而,長吻海蛇的毒素烈度仍足以致命。長吻海蛇的毒性約為埃及眼鏡蛇(Naja haje)的十倍,但其輸毒量卻遠低于埃及眼鏡蛇。在澳洲,海蛇甚少主動向人類發動咬擊。

海蛇毒素能有效摧毀骨骼肌,伴隨產生肌紅蛋白尿癥、神經肌肉麻痹或直接導致腎功能衰竭。澳洲聯邦血清實驗室(CSL Ltd)研究出一系列能有效中和部分海蛇毒素(專門針對鉤鼻海蛇)的血清,這種血清亦能中和長吻海蛇的蛇毒。如果中了海蛇毒素而未能即時備有這種專用血清的話,則必須用上針對虎蛇用的血清。直至目前為止,在澳洲尚未有因被長吻海蛇所咬而致命的事件報告。

閱讀 8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