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保護地動態 > 自然保護區 > 正文 站內導航
[]

印度灰葉猴

媒體:Sbike網頁  作者:Sbike
專業號: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 2025/7/11 15:39:45

印度灰葉猴:別名長尾葉猴_哈努曼葉猴_北平原灰葉猴_孟加拉長尾葉猴,為靈長目、猴科、灰葉猴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印度熱帶,野生于海拔100-4200m的山地常綠雨林,也出沒和生活在人類居住區附近。1797年命名。是地棲性較強的猴類,每天80%的時間都是在地面上活動。各群活動范圍可以重疊,能和睦相處,甚至在同一樹上兩群相遇,也不爭斗。每群各有自己活動的中心區,包括睡覺的樹、喜歡吃的樹和水源。猴群有的是清一色的雄猴群,有的為雌雄兩性合群。如果單身雄猴闖進兩性群,兩性群的頭猴會立即出擊,驅趕這個闖入者。在雌雄兩性群里,擔任頭猴的雄猴經常調換。

在印度被譽為“圣猴”或“神猴”,以它為原形創造的“猴王”是當地著名神話中的主角,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一樣,也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善于變幻,能騰云駕霧等等。因此在當地享有“特權”,可在城市、鄉村的街道、商店、廟宇等地自由活動。

印度灰葉猴形態特征

體長58-64cm,重9.9-13kg,尾長可達100cm以上。體毛主要為褐色和灰色,背部有紅色,腹面有白色毛皮。額部有一些灰白色的毛,呈旋狀輻射,腳、手、臉和耳朵黑色。頰毛和眉毛發達,面頰上有一圈白色的毛,頭頂冠毛。眉毛向前長出,也很長。頭、面、頦、喉都長有白毛,長相頗為瀟灑。頭部圓,吻部短,四肢都很長,尾巴通常比身體長,呈土灰色或灰棕色。

印度灰葉猴生活習性

常在河谷兩旁林間石崖上出沒,常集聚大群,多達上百只。每天要花上5個小時來互相理毛。叫聲比較低沉,經常發出“嗚波”的聲音,既是成員之間聯絡的信號,又對相鄰的其他種群起到占有領地的警告作用。它跳躍的本領很高,常常一縱身就達8m以上,還能從12m高的樹上輕松地跳到地面。無論是在地面上奔跑,還是在樹枝上跳躍時,總是把長長的尾巴彎曲著高高地翹起來,顯得十分的神氣。

印度灰葉猴飼養方法

覓食大多在早晨和黃昏,主要吃各種樹葉枝芽,占食物總量的54%左右,取食的花朵約占食物的5%,果實約占37%。旱季可以好幾個月不飲水,因為除了從植物中攝取水分外,還能飲用自己的尿以解干渴。喜食各種果子、樹葉、嫩芽、花朵等。居住在寺廟附近的族群會依賴人類給予的食物。在喜馬拉雅山下雪的冬季,會依靠松樹的樹皮和樹枝來裹腹。通常在太陽起后出來覓食,中午作較長時間歇息,下午再進行活動和進食,傍晚回到樹上睡覺。

印度灰葉猴雌雄分辨

性別二態性,雄猴略大于雌猴。初生時皮膚蒼白,但在2個月前變黑,毛色也與成年不同,為棕黑色,到2-5個月大時成為淺灰色,隨后逐漸變成黃褐色,成年才轉成灰黃褐色。

印度灰葉猴繁殖方式

雌性4歲達到性成熟,雄性則要到6歲才能性成熟。孕期168-196天,每胎產1仔,哺乳期2年。雌獸每年4月份生產,在寒冬到來之前,幼仔便已經長大,基本能夠獨立生活了,而在熱帶地區生活的個體,一年四季則均可以生育。新出生的幼仔為黑褐色,顏面部為粉色,與成體不同,3個月以后才變成黑色。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yinduhuiyehou/

閱讀 6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