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鹿:別名豬鹿_蘆篙鹿_泰國豚鹿_印度支那豚鹿,為偶蹄目、鹿科、花鹿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南部,中國(發現于1959-1960年間,云南西部靠近中緬邊境的耿馬、西盟兩縣的南丁河沿岸)、印度、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尼泊爾、巴基斯坦。野生于海拔500-800m的江河兩岸及其附近長有蒿草及蘆葦的沼澤濕地。1780年命名,供3個亞種。由于棲息地破壞,種群數量極少。我國1級保護野生動物,1989年IUCN列為瀕危。
我國最珍貴的鹿類之一,曾被認為已經滅絕,后又在云南邊境發現。因體型粗壯,四肢短小,臀部鈍圓且較低,乍看很像豬,故得名。因腿短,行動時喜歡低著頭,所以動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樣敏捷。
豚鹿形態特征
體長66-74cm,肩高60-70cm,重36-45kg。通體淡褐色,背部夾雜淺棕色毛尖,腹部顯灰色。夏季時,身上有白色斑紋,背部的斑紋較體側的更為明顯些。脊背兩側具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夏毛棕黃色,體斑不太明顯,冬毛淺棕色或淡黃色。具有完整的眶后條,有眶下腺,能分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涂抹在樹干上以標記領地;蹄間、后足等處有臭腺。沒有上門齒,有短小的臼齒。蹄發育良好,沒有腳墊,直接觸地。
豚鹿生活習性
喜單獨活動,偶2-3只聚在一起,但從來不集結成大群。在發情季節和采食場所常集成臨時小群,每群數只到10余只不等。白天躲進樹林草叢之中,到了傍晚才出來覓食。
豚鹿飼養方法
很少進入離河岸較遠的山地森林活動。喜歡開闊的棲息地,不進入茂密的森林,也常進入灌木叢和農業耕種區。白天常隱于濕地內高草叢或蘆葦叢中,以葦草的莖葉等為食,尤喜食馬鹿草,亦常到燒荒后再生的嫩葦草處覓食。也吃蘆葦葉及其它的水草,還會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壽命為12-15年,最長達20年。
豚鹿雌雄分辨
雄鹿大于雌鹿。雄鹿長有細長的三叉角,但整個角型較水鹿短得多。雄鹿的角是爭偶的武器,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睪丸激素的影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2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干枯脫落。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雌鹿有2對乳頭。幼鹿有白色斑點。
豚鹿繁殖方式
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一年能發情多次,但大多在秋冬季節。印度和尼泊爾是9-10月,我國9-2月。雌獸妊娠期213天,1年1胎,每胎產1仔,偶爾為2仔。幼鹿半年后斷奶,8-12個月后就可離開母獸獨立活動和覓食。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tunl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